加载中…
个人资料
破陣子_BLOG
破陣子_BLO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70
  • 关注人气:6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光阴:   立冬

(2012-11-07 16:29:04)
标签:

立冬

光阴

节气

人文

杂谈

分类: 【光阴*节气】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立冬也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http://s10/middle/76e37e76hb9511d0c8b49&690  立冬" TITLE="中国人的光阴:   立冬" />


    立冬这一天,天子要穿黑色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上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比较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

 

  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七十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臧……籍敛之时,掩收嘉榖。”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秋收冬藏。

 

  “冬”是“终”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说:“四时尽也。”冬字下面的两点,表示水凝为冰。立冬的第一个物候就是“水始冰”,河水才刚刚开始结冰,薄薄的,扔块石子就破了,不能上去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离真正的寒冷还早。但这时候就要准备冬衣了。天子立冬开始穿皮袄,有时候也会赏赐给大臣。《中华古今注》里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绵为之。”老百姓没法这样讲究,脱下身上的夹衣,在里面塞上厚厚一层棉花,抹抹平,用长针缝一缝,一样暖和。

 

  立冬这一天,人们还惦记着生活在阴间的祖先,担心他们那边天气也冷了,会受冻。所以,还要给他们准备衣裳。《帝京景物略》上说,有专门的纸坊,用五颜六色的纸,剪出一尺多长的男女不同的衣裳,叫寒衣。家里人买回去,在门口烧了,嘴里念叨着,请祖先来拿,叫送寒衣。也有人愿意做好事,在给自己先人烧纸衣的同时,会在旁边的空地上,给孤魂野鬼烧一点。

 

  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都要吃“饺子”。其实也是辛苦一年了,找借口犒劳一下自己。揉饺子皮的面要好,白,而且要有韧性。不要怕花工夫,面要细细地揉,揉好了,切成均匀的小块,再用擀面杖压成薄薄的、圆圆的皮子。饺子馅也是十分讲究的。白菜要切得碎,肉要剁成肉泥。包饺子是一门艺术。看谁拙还是巧,就看他包的饺子。饺子下锅要三滚。等一个个露出透明的颜色了,在沸水的面上翻滚,就要立即用笊篱捞出来。笊篱要是竹子编的,不能是铁丝的,否则会伤了饺子的香味。捞出的饺子要一个个摆放在洗得干净的筛子里。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不要急着吃,要先敬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给予。

 

  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头的小庙里。庙可实在小得厉害,才半人高。当初,土地公公向玉帝询问:“我的庙能盖多高?”玉帝说:“你把箭射得多高,就盖多高。”土地公公有点贪心,把弓弦拉得太狠,断了,箭没射出去,就落了下来。于是,只好住这么一个小庙。所以,到土地庙祭祀时,应该提醒自己,不可贪心。

 

  立冬之后,天地忽然就变得空旷了,山河大地,像是用线条勾勒的,简洁、朴素、悠远,人仿佛一下子站到了一个高处,突然看到了世间的真相。庄子在《大宗师》里说道:“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玄冥的意思是深远空寂。“玄冥之境”,是古人追求的一种去除贪欲、自满自足的忘我境界。人们把冬神称为“玄冥”,也许就是想用冬季的寒冷空寂来提醒我们,来于自然,归于自然,一切执著,皆是虚妄。

 

                                                                                                  

摘录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