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选科往事
(2024-12-03 14:33:32)
标签:
选科 |
分类: 乡土散文 |
学生选科往事
虽然尚在高一上学期中段考不久,但2024届直升班将在11月6日完成选科分班。同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上学期中途选科分班,过早。有的认为300名学生不到10人选历史类,太少。
这令我想起一件学生选科的往事。
2012至2013学年,上学期我任直升班580班班主任,教579、580班语文;下学期选科分班,我任理2班班主任,教理1、理2班语文。
上学期末要预选学科,学生们多数选择理科。580班有一位来自合江镇的女生叫余梅霞,九科成绩在年级排6至10名,她也选读理科。
我找她谈话,给她分析:她的书写工整、大方、美观;语数英中,语文英语属年级顶尖水平,数学属次顶尖水平(平时考试成绩在135左右);物化生也属于年级次顶尖层次,而历政生则处于年级最高水准(她的文六科总分排名年级第一);考虑到高二数物化生难度加深,而她的数学在文科中将是顶级的存在(当时应该还是文理科数学分卷)——我建议她考虑报读文科。
我很坦白地跟她讲,她是我见过的最适合读文科的学生,如果选读文科,有可能考上清北;如果选读理科,也很好,肯定能考上中大、华工。在期末填写《学生手册》班主任评语时,我把这个意见写上,并叮嘱她一定要跟家长慎重考虑。
记忆中,我似乎打过一个谈选科的电话给她家里人。(也许没有,记忆有点模糊了)但对这位多年难得的文科苗子的选科,我特别上心。
学校虽然是县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也能偶尔出清北生,可都是理科生,文科生全无。(后来在2015年,黄学伦同学考上清华美术系,勉强算文科的)就我们学校而言,文科考清北确实比理科难,但多年来我们在学生选科时,确实将优质生源全向理科倾斜。这跟周边的茂一中、高中中学、信宜中学、湛江一中,略有不同。2024年高考,湛江一中的历史类煞是辉煌,1人文科状元,2人进前10名,6人进全省前30名。根据高考志愿目录,这6人若报清北,都有可能被录取。今年高州中学出了一名全省29名的历史类学生,2016年信宜中学也出过一名文科状元。至于茂一中的文科,一直都很强。
第二学期开学,余梅霞同学告诉我,她家里人让她读理科。于是她被分在理1班,成绩仍然很突出,理6科成绩在前10名以内。虽然她不选文科,但由于每次大考都考9科,她的文6科仍有排名:仍是稳居年级第一,有时历史单科年级第一。
当时,数学稍差的579班李嘉丽同学(同庆镇或长岐镇人)选读文科。从高二至高三,成绩常居年级第一名。2015年高考,她也是年级第一名,全省应该排在300名左右,其中语文140分,居茂名单科第二名,被中山大学录取。李嘉丽有位孪生姐妹李嘉敏,成绩也很优秀,也选读文科,也一直同班,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在高中时,嘉丽的光芒比嘉敏耀眼,大学后,我听说嘉敏写影评,在专业影评网站上发表了许多优质文章,“名利双收”。语文单科茂名第一名是王淑华同学(高一用名王莉,林尘镇人),141分,高一在理2班,被暨南大学录取。
我教高一时,特别强调阅读和写“每日百字文”。李嘉丽在高三第二学期,还向我借书读,我记得其中有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王淑华是一位语文特尖生,作文特别好,一手漂亮潇洒大气的行楷,文采斐然,气势勃郁,极有感染力。高一第二学期一次大考,她只用20分钟就写了一篇58分的作文——这篇作文我一直保存着。高考前三天,我把一份刚总结出来的作文指导资料送给她。高考成绩出来后,她说理综考差了,还好有语文补上。她还告诉我,在高考前她根据我资料里做了一次作文训练,高考时用上了。她指的是我在资料中提到的,凡是国家提倡的,往往就是现实缺乏、亟需的,就可以在这方面深挖。2015年高考作文考的是“亲身感知自然与科技(屏幕)感知自然”,我估计她重心写“亲身感知自然”。后来学校邀请她回校介绍语文学习经验,当时我在场下,她开口便说:“三年来,我坚持写‘每日百字文’……”我听了,感动不已。
高二时,我做文2班班主任,教文2、文3班。前些时化一中110周年校庆,2015年任100周年校庆学生代表发言而当场获得嘉宾10万奖励,高三毕业仅10年,捐资110万回馈母校,获聘学校“荣誉校长”的陈诗远,当年就是文2班的学生。高三时,我不教她了,但她有时还拿作文问我。那时自习课、晚修辅导,科任要坐在教室外走廊里的桌椅上,给请教的学生讲解。我至今仍记得她请教我作文的画面。而她在100周年校庆的发言稿,也拿给我看。不过我没有提意见,因为那份稿子经她和她高三的语文老师黎译鸿主任反复斟酌、润色,已非常完善。如王淑华一样,她也是字非常漂亮潇洒大气,也是文采斐然、气势勃郁的——她的高考语文是138分。
有一天,余梅霞同学在另一位同学的陪伴下找我,说想在文科班试读。我当然欢迎不及,可她在班上只读了几天就重回理科特尖班了。我有点自责,因为我在此事上有私心。我的文2不是文科特尖班,我应该让她去文1班才对。反正,种种原因之下,她回到了理科班。
2015年高考,余梅霞同学成绩优异,被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她发信息给我,我回信恭喜了她。那时“土木工程”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更是王牌专业,录取分数很高。
这年高考,原高一580班有三位同学居化州市理科前十。第一名的吴照飞,文楼镇人,北京大学,现在北大读博士。第四名的卓金俊,江湖镇人,中央财经大学。第九名的李梓杰,应该是化州城区人,中山大学。吴照飞极具化北人朴实厚道的秉性,一直稳打稳扎,平时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卓金俊的高考经历有点神奇,他高三第二学期身体不大好,一直咳嗽,快到高考时突然好了,然后在高考中考出了个人最佳成绩。李梓杰天赋极佳,一米八几的高个,又帅气,好玩好打篮球,学习并不刻苦,高一上学期期末我在《学生手册》中评价他:潜龙在渊。
580班还有一位特别值得讲述的同学,叫黄鸿颖。一次他在课堂上玩手机,被我抓住了要严肃处理。他父母到学校来和我商议,后来我们成为二十多年来的好朋友。他父母是廉江人,为人真诚、远识。黄师傅原在茂名、高州东风日产4S店做技师,辞职后在化州经营一间“黄师傅汽修”的维修店,技术和信誉极佳,甚至远在电白的客人都特意跑来保养、维修汽车。黄师傅的家教极好,对子女的教育堪称楷模。黄鸿颖与妹妹黄洁自小在化州长大,也在化州读书。这次玩手机事件,黄师傅印象深刻,他经常说很感激我当时在手机事件上教育了鸿颖。
当时由于选科分班,绝大多数学生只专注于自己所选的科目,对非选科目不大用功。黄师傅却让自己儿子文理科都用心学,以培养全面的知识。也正是这个原因,鸿颖同学高一下学期、高二(?)未能进入理科特尖班。不过到了高三,他就进特尖班了。2015年高考,鸿颖同学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其后表现突出,保研直博,现在西南交大读博。他的妹妹黄洁,2019年也在我班上,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家的汽车,都是在黄师傅店里保养、维修的。鸿颖、黄洁兄妹,过节、过年,都给我送上祝福。鸿颖假期由成都回家,必探望我。这令我对黄师傅歆佩不已,能把孩子教育得这样成人成才的,很少见啊!而黄师傅对世务人事的睿识,使我折服。我喜欢跟黄师傅谈话,向他学习书本里教不来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