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时空,拓展无限——记叙文写作技法2012至2013学年高一范文四篇
(2022-11-03 09:44:48)
标签:
压缩时空拓展无限 |
分类: 教学随笔 |
压缩时空,拓展无限
——记叙文写作技法2012至2013学年高一范文四篇
(化州市第一中学
前言:
今年为评高级,有幸到化一中杨梅空港校区教初一。初一要写记叙文,前天进行的中段考,作文题目就是以“那件事激励着我”为题写记叙文。我教书二十一个年头了,由于长年在执教高中,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投入不多。但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我在高一时重点教记叙文写作,当时我提出一种记叙文写作技法,我将它命名为“压缩时空,拓展无限”,并在作文教学中验证、推广它。记得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种技法的,可现在我再也找不着它了。还好,我保留了一些当年的范文,都是记叙文,都符合“压缩时空,拓展无限”的技法。现在教初一,正好用上它们。敝帚自珍,但若能对中学记叙文写作有益,则贻笑大方又何妨呢?所以编辑了这份资料,聊为学校作文教学出点小力。
(一)化州一中2012届高一级12月份语文月考半命题作文《有一种美叫
有一种美叫坚持
(577班
你有没有见过美丽的毛毛虫?
你有见过它的声音吗?
充斥着白色刺眼灯光的阶梯教室里,我一人黯然神伤。教室,格外地静。明明三十分钟前,这里还是一片此起彼伏的掌声与欢呼声——可是,它们只属于某些人,而今的冷清与孤寂,才是我心头的伴侣。
就在此时,我遇见了它——一条黑色的毛毛虫,它浑身长满了黑色的长毛,身材肥胖,极其丑陋。它就在窗台上缓缓蠕动,像个面目狰狞的巫师。在快到达窗玻璃的时候,它倏地停了下来,好像一个将军在酝酿着什么。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近乎散文的记叙文。
状物寓理的考场作文,不在少数。但能如此篇之物我交融、酣然一体者,则未见其二。
此文“压缩时空,拓展无限”,将时间、空间定点于一时一地,并对其细致刻画。这种集中笔墨细描的奥妙,是许多同学所未悟的。他们之写作,以为时空拉得越长越广就越好。谬矣!一篇流水账也!
故而作者极尽刻画之能事,描摹毛毛虫锲而不舍之坚持。阅之,如历历在目,纤毫可视。
但写此等作文,难就难在物我转换、物我合一,如何方不露痕迹,浑然天成。文章于此成功之由,我以为有如下两点。
二是作者必得情思蹁跹,逍遥万仞。这应是散文之特色。“是幻觉么?我明明看到了一个身材小小却背负着远大梦想的将军;我明明看到一场英雄上演的最壮美的史诗!”、“是幻觉么?我明明听到嘹亮的号角声,气势万钧的战马的嘶鸣声;我明明听到一位将军‘杀啊!’的呐喊声——那是属于它——一只惊天动地的毛毛虫的声音!”此处乃全文至灵动至精彩之笔,亦真亦幻,亦幻亦真,将军乎?毛毛虫乎?我乎?恰如庄生之梦蝶,我梦蝴蝶乎?蝴蝶梦我乎?若梦若幻,物我两忘,化而为一矣!
(二)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白门楼曹操杀陈宫”片段写一篇记叙文。
公台悲歌
(580班
暴雨,此刻消停。
转瞬,烈日当空,亮晃晃直射向鏖战后的白门楼。风里,依旧吹荡着未尽的腥血……
我紧握三尺寒剑。心,如尘封许久的五味瓶,破碎一地,百感交织,却又欲言无辞。看着高台上的曹操,我不由的苦笑,思绪又回到了与曹初相会的那段岁月……
那时,我抛家弃子,义无反顾,随曹而去。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儿女情长?抛头颅,洒热血,定须建功立业,万古流芳!
曹操,却让我失望了。戮杀吕伯奢一家,已是千不该万不该,更何堪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大言不愧,恬不知耻!我,如堕无底深渊,彻底寒了心。
夜深。烛光惨淡。小屋里,曹操鼾声如雷,酣睡若猪;我却辗转反侧,对烛无眠。错杀伯奢一家,我深感罪孽,如蛇噬心。看着安睡榻上的曹操,我怒火中烧,怒不可遏,“我要手刃了这畜生!”拔剑直刺而去!
可,剑抵曹颈,我又止住了。既然当初救了他,如今又何必杀他?他不仁,我却不能无义。我若杀之,岂非无情无义之人?
“唉!罢了!罢了!”我将剑狠狠地插在桌上,“且饶了这厮!”
我骑上马,在呼啸夜风中绝尘而去。
从此,我与曹,形同陌路。
如今,曹与我,又面对面了。只不过,这次,他是成王,我是败俘。
曹操,雄才大略,阴险奸诈,真乃乱世之枭雄,旷世之奇才。败于他,我,服。只是,我,心有不甘。若非奉先不纳我良策,若非曹有典韦拼死护驾,曹操这厮,早于衮州命丧黄泉矣,岂有今日下邳之围乎?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之败,命也!
下邳城破,曹操没有杀我。这是意料中事。曹操无义,却有情。他念我旧恩,劝我辅佐他。
哈哈,鸟兽不可同居,狐貉不可同道。曹操,焉可明我心志!我乃堂堂七尺大男儿,顶天立地大丈夫,抛家弃子,戎马平生,舍生忘死,为的是匡扶汉室,拯救苍生!若是对错不分,奸良不辨,我早已大富大贵矣,何必随了单纯如稚子的奉先?天地道义,正是我所珍视!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我岂能屈身投敌,为虎作伥?舍生取义,就在此时!
晴空万里,烈日如炙。白门楼上,腥风猎猎。我缓缓转过身来,最后一次,看那如海苍山。啊,真是大好山河啊!
寒光一闪,溅红如绽。“别了,尘世;别了,曹操!”我带着不舍和决然冉冉倒下。恍惚中,我仿佛看见,曹操眼角莹光闪烁……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
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三)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以“伽利略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为素材,以《做我自己》为题目写记叙文。
(1)做我自己
(579班
“他一定是疯了!”
比萨斜塔下,熙熙攘攘,密密匝匝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
“亚里士多德大师的理论还会有错吗?”“疯子,你是个疯子。”……
年轻的伽利略,不顾周遭的冷嘲热讽,拎着两个铁球,一个实心另一个是空心球,毅然登上五十多米高的斜塔。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这条学说在比萨城里被当作圣经来传教。从来没有人去质疑,千百年来被奉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只见伽利略出现在塔顶,他抬头仰望那片画满理想的天空,又俯看塔下那变得如蝼蚁般微小的人群在骚动。他清楚知道,那失败与成功,真理或空想,都将在这里见证。
“请安静一下。”站在塔顶的他大声喊道,手上各拿着一个铁球。随后,整个会场的喧闹声慢慢化解开来,异常寂静。
人们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铁球。
“下面的人看清楚了,铁球落下去了!”
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球几乎同时,轰然落到了地面上。
千年的教条被推翻了,一条新的科学定律被发现了!
围观者都愣住了,全场寂静得连心跳的急促也好像被放大。这时,一个支持的呼声打破了僵局,而后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响起,人群再度沸腾起来。
伽利略缦立在塔上,嘴角露出上扬的微笑。
那些讽刺讥笑之人,目瞪口呆,灰溜溜地离开了。
伽利略做我自己,他的思想没有被附和世俗的卑怯所玷染,他的呼声没有被愚妄之徒的叫嚣所淹没。
他把错误的理论一举肃清了。
做我自己,勇探真理,他同比萨斜塔永恒着,屹立着。
(2)做我自己
(579班
我把自己猛的扎进一盆冲凉水中,一种冰凉随之从头一直渗透到脚底。眼角膜被刺激得充血发疼,水涌进鼻腔,一阵呼吸困难,我才把头抬起来,享受着自疟后的冷静和清醒。
好半响,我才坐回到书桌前。我自问:“我真的有把握吗?”我心虚,不敢回答,将手放到胸口。我感觉到心跳好快。
好吧,我承认,我很紧张。但我也很清楚,我已没有退路。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静下来。我重新演算了一遍,仔细地检查手稿的结果,并没有发现什么错误。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一下。因为我不敢出错,也不能出错——明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这时,我看到了书桌上的一沓信件,顺手从中抽出一封,拆开念起来:“大骗子伽利略!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臭虫子!我发誓,等你在全城的人面前丢完脸后,我会冲上比萨斜塔让你这个恶棍吃狗屎的!”
读罢,我不禁笑出声来,心情也较刚才轻松多了。这封信反倒让我添了几分自信,我更加相信我所做的是对的。亚里士多德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学者,我很敬佩他,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他的想法,正如他所说:“吾更爱真理。”而且,在科学的领域中,真理是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埋没的,我要坚持自我。明天,我会用事实来封住那些质疑者的嘴。
刚才那封信里说要让我好看,反倒令我想起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来,他便是亚里士多德的祖师爷——苏格拉底。他可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平常的人啊!面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弊端,他勇敢地说出来,最后被赐予一杯鸩药来了结他的生命。曾经我不明白他的选择,但此刻我已了然,历史是需要有人去说出真话的。
我走到镜子前,发现自己已激动得满脸绯红。想要跟自己说点什么,谁料,语未出,泪先流。我很清楚,这泪水里含着两样东西:自我和真理。
东风既白,第一缕阳光照到门角边的两个铁球,我笑了。
【教师点评】
以上两篇习作是“同题(材)异构”的范例。同样是写伽利略进行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黎明旺同学专注于正面描写实验过程;黄菊同学则另辟蹊径,重点刻画实验前“我”(伽利略)的心路历程。我布置这个作文作业的用意,一是要同学们掌握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要领,二是要锻炼同学们灵动多向的创作思维,三是要验证我提出的“压缩时空,拓展无限”的记叙文写作技法是否有效。结果令我惊喜。这两篇习作,都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所以都很生动、传神。但差异也是明显的。黎明旺同学以常规思维、第三人称写作,虽然写得精彩,但文章止于“复述”故事、“再现”画面,创新不足,内涵一般。黄菊同学避开惯常思维,别出心裁,着意摹写实验前伽利略如何严谨充分地准备、如何在世俗的质疑中保持自信与坚守对真理的追求。无疑,黄菊同学的文章更具原创性、创新性,也更富内涵——这就是多向思维魅力的呈现。回到“压缩时空,拓展无限”记叙文写作技法的落实上,两篇习作都将记叙描写的时空压缩至极小,但黄菊同学在“拓展无限”上胜出许多——这正是造成两文“内涵”差距的极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