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当下这一念以外,在我们这个生命中要找到一个实在的东西是找不到的。这一念是我们生命存在的现实。
既然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住的,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超越、可以突破、可以成就和发展。
“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世间的一切,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文化的也好,只要我们用生命去感受它,都是当下的。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当下所接触的东西,如果那一念心是无分别的,没有你我他、没有好与丑的分别,所接触的那个事物,佛教叫做实相。 完全是用感觉接触事物,即无分别。佛教把感觉叫做现量。现量所得的知识是感觉的知识。用现量去接触一切事物,就是事物原原本本的形态。没有任何分别心,用心的原态去接触外在一切事物的原态,这个时候的感受,就是禅的感受。到了第二念,就不是禅的感受,那就是知识的感受。禅的感受离开了知识,所以叫现量,是当下的。知识的感受是思维,是分别。 所以,禅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心。此心不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状态,不完全归结于精神的范畴。如果完全归到精神的范畴,这一心,它就没有落脚点,没有对象。这一心如果完全没有对象了,那也无所谓当下不当下、感受不感受。 所以,只要一起心动念,它一定是心和对象,也就是说,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没有谁先谁后;既不是心在前,物在后,也不是物在前,心在后。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产生一种共振的时候,这一切的意义才产生了,一切的东西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说,禅就是我们当下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一切法就是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