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相圆融

(2022-05-13 12:58:50)

唯识学很强调第六意识的如理作意,但是你不断地作意、不断地作意……你要知道你的依止点是在哪里——你是在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上去作意的,你生灭的作用要站在不生灭的基础之上。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只是在唯识的名相上,佛陀告诉你修布施你就去修布施,告诉你持戒你就修持戒,那这个是第六意识的操作,但是你不知道佛陀要你布施、要你持戒是干什么的。是让你借相修心的,不是真正要你去布施持戒!当然,如果你的档次很低,那你只是修善业,那你该布施布施,该持戒持戒。但是如果你是要成就一种成佛的资粮,那你就要借相修心。你所有的布施,所有的持戒,这种有为的造作,其实本身是在开显你自性的功德。你要能够会归到一心真如,这个很重要。我们先把它讲完,再来做一个总的解释。 所以,唯识学虽然从生灭门下手、从如理作意下手去修六波罗蜜,但是它的重点,是要把不生灭跟生灭和合起来,把所变现的根身世界再会归到一心真如。这才是佛陀的本意,这个就是“性相圆融”。

唯识学它强调一种变化性,从变化中不断地进步。当然它给你很大的动力,很大的鼓舞,但是你会有找不到家的感觉。如果你不性相圆融的话,你会觉得整天很累。你不知道“云何应住”,你只知道“云何降伏其心”。那如果你这一辈子只看一部经典,就是性宗的经典,你读《般若心经》《金刚经》,你会觉得说,着啥急啊?你本来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干嘛要拜佛呢?你就会产生错觉。过分地强调本体,就忽略了事修;过度地事修,你会找不到家。 所以性相圆融是必须的。诸位!我们需要多分的养分。最好的方式:安住,理想化;调伏对治,从业障凡夫做起。当你要安住时观想你就是佛陀,自知你是未来的佛陀,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业力。这是第一个,安住,安住力。但是你要调伏时,请你务实一点,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该忏悔业障,忏悔业障;该积集资粮,积集资粮。这样才能够理事圆融。 因此,你的心中是两套法门:安住时,菩萨云何应住?以真如为住。菩萨云何降伏其心?以第六意识的如理作意来降伏其心。所以当你是安住时,第六意识要收起来,离言说相,这时回归到真如,你本来清净,二话不说。当你要开始调整时,你必须从空出假,用第六意识做调伏,要如理思惟。有些人学佛是都不思惟的,这种人就是一辈子只看性宗的道理,他认为思惟是多余的——入圣位时,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关键是你还没入圣位!人家船坐到彼岸了才把船丢了,你现在是根本还没有坐船。你忽略了第六意识,以后会后悔的,执理废事。 所以,我们再讲一次,“安住”理想化,“调伏”务实化。好好地看清自己的盲点,怎么如理作意、从哪里去如理作意。所以我认为唯识跟性宗谁都不能取代谁,两种经典各有各的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