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死问题,佛陀的法药主要是空性的智慧,因为生死轮回的根本不在业力的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爱取。也就是说,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启动业力,业力本身它不能够主动地干扰我们,不可能!虽然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业力本身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一定要我们的妄想去启动它。 我们凡夫的妄想,怎么就变成颠倒妄想呢?这个地方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为我们的六根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一种感受,特别是美妙的感受,它就会激发妄想。妄想在感受上面不断地去想象,它就产生执着。所以我们的妄想,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感受的刺激,内有执着的牵动。基本上,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一个人跨不出轮回,你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妄想在活动。你今天不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你不能说是生死业绑住了你,不是!是你内心“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自己没有过去。你心中的妄想一定带有一种美妙的感受,带有一种坚固的执着。所以佛陀要我们消除对感受的贪爱,消除对果报的执取,这个妄想就会消失掉。 所以它的空性的智慧,我们看藏、通两教的空性慧。一种是藏教的空性,它是从苦谛下手,从无常、苦、无我去对治带有美妙感受的妄想;通教的空性,它就比较偏重在不取,从集谛——一种执着性的、责任感的、义务性的,它不是说因为你快乐才执着,是你自己的一种想法、知见造成的执着。
总而言之,佛陀开出的空性智慧,不管是从苦谛所带动的空性,或者从缘起性空所带动的空性,就是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在临终要到达净土彼岸的时候,把你心中那个障碍你往生的因素消掉。当然不是到临终才消掉,你平常就必须要慢慢把这种颠倒想的活动、把它相续的功能破坏掉。所以“销我亿劫颠倒想”,而趋向于一种寂静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