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瞥起是病,不续是药

(2022-03-15 11:07:45)

我们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最大的特征就是有思维。因为人在其他本能方面的需求和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根本的区别一个是直立行走,一个是有思维。有思维和直立行走是密不可分的,不能直立行走的动物是不会有思维的,能直立行走的生命才有思维。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表达,不断地用概念。一个概念又是由许多的念头形成的。这许多的念头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生命在活动当中,比如说打坐也是一个活动,坐在那里不可能没有思维。总有思维,有思维就有念头。念头就是一闪念之间:一闪念之间一个念头,一闪念之间一个念头。

如果你让每个闪念都孤立起来,不要联系起来,一个闪念,过去了;一个闪念,又过去了;让每一个闪念不要连成片,不要形成一个概念,它就不能够形成指导我们身心活动的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闪念,在禅宗的功夫上叫“瞥起”,它是用功夫的一种病,所谓“瞥起”是病。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个病呢?“不续”是药。不要继续下去,这个很关键。让每个念头都孤立起来。前一个念头过去了,不要连接它;后面又产生一个念头,还是不要连接它,让每一个念头都是孤立的,没有联系起来,它对我们的修行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不继续“瞥起”那一念,坚持这一个功夫,不要让妄念成片。

我告诉你,在你动第一念的时候,瞥尔生起,你马上就让它孤立起来,不要让它继续,就不会成为妄想。瞥起一念,尽管是瞥起的一念,也不离十法界,天台宗管这一念叫“介尔一念”。介尔一念,具足三千性相。三千性相就以十法界为基础,加上“十如是”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界互具,即成三千性相。意思就是说,每一个起心动念,不在佛法界,就在菩萨法界、声闻缘觉法界,或者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法界,都是在围绕十法界起心动念。我们是凡夫,起这一念,往往都在六凡法界,在四圣法界的很少。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们人道想人道的事,如果贪嗔痴三毒炽盛,种的便是地狱、饿鬼、畜生的因,如果戒定慧的力量强,种的便是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因。 所以,瞥起一念也好,介尔一念也好,在这个地方,要痛下针锥。不要继续往下想,时刻知道把妄想打住,打住了又起第二念还是打住,第三念还打住,一直继续做功夫,久而久之,就在每一念上,生起了智慧观照。这种观照的智慧,《金刚经》上叫做无住。无住者,就是不执著;执著了,就是住。不执著,就是无住。《六祖坛经》上叫做无念。无念不是说没有念,而是不执著于某一个念头,念起即觉。觉是什么呢?不继续,觉之即无,那就是无念。这种功夫要保持连续性,不要间断。在介尔之间、瞥然之间能对治,还必须持久地做觉照功夫。念念无住,那就是功夫。念念无住,就是智慧。智慧观照,即《心经》上讲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是个动态词,“时”也是个动态词,不是停留在某个时候,而是动态的,总是向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做什么呢?就是照见组成我们这个身心世界的五个要素,五蕴——色受想行识,“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也不是一次性的,它跟行深般若波罗蜜互相对应,是一个永远进行时。实际上讲到底,就是开始说到的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瞥起是病,不续是药。”瞥起就是五蕴的身心世界在迷失状态下妄念纷飞;不续是药,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用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本来这是菩萨的境界,我们作为凡夫,在因中修果地的法门,从因望果,成就更快。如果说按照因地的法门去做,速度肯定慢,按照菩萨果地的法门去做,速度就快。这就是顿教与渐教的区分。顿教,一超直入;渐教,就是一步步地来。 禅宗的优越就是一超直入,一超直入如来地。因中望果,果就成就,因中望果,自己本身当下就与佛平等。然后,按照佛的要求好好去做。所以,教下的人总是说禅宗很狂妄自大,因为因中望果,教下的人认为这不行,律宗的人认为这更不行。因中望果,这是我们的见地,但是还是要在功夫上渐次起修。见地顿超,功夫要渐入,还是要从五戒十善做起。你不从五戒十善做起,你没有基础,没有基础的高楼不结实,豆腐渣工程,一阵风就吹倒了。平常觉得挺有功夫,有点小毛病,功夫就用不上了,这就是豆腐渣工程嘛。我们修行人一定要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来落实这种高尚的、清净庄严的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在功夫上要踏踏实实,不能够有所懈怠。在功夫上懈怠了,基础不牢固,抵挡不住烦恼习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