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主题教研三

(2023-06-26 08:43:09)
标签:

主题教研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五小学          

项目名称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项目负责人

吴美妙

活动时间

5.9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评价设计

杨青青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1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杨青青老师发言: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一、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
   2.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诊断反馈调节等功能
   3.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交互性的评价方式
   4.评价对教师考核的片面性,即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评判
   5.传统评价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二、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1.评价内容更加全面
   新课程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过分倚重学业成就转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从传统的单纯的量性评价形式转变到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的结合,并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作出评价,以此来克服单纯测验带来的片面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2.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诊断、激励等功能。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交互化,让教师、学生、家长、其他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第三方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将学生从处于被动的位置向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发展性评价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制定,双方认同;同时,实现目标和实施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的共同职责。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给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相互评价,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目的。同时,要求家长也要参与评价,实现在评价过程中主体间双向互动、沟通和协商。
   4.在评价方法和形式上,强调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如使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成长档案袋等非测试型评价法,使评价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评价方法称为质性评价。在对学生评价中,将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更能提高评价的效度。在评价方式上,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除传统的测验、考试外,即时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袋评价、写真评价等也成为评价的常用形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要做到三个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5.对教师的评价更全面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6.在评价实施上,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更关注过程,其核心特点就是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突破以往对学生集中性终结评价,加强日常性、平时性、分散性的过程评价,注意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状况数据和资料,根据评价标准描述、判断,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评价标准上,改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化的偏向,提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基本要求,建立既体现大多数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克服一刀切、绝对化的弊端,在内容选择、难易程度、评价的尺度等方面体现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和多元性。
   在评价心理上,克服评价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弊端,强调评价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以宽容的心态、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语文组主题教研三


语文组主题教研三

 

全体语文老师就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反思

与建议

 

 

2022年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是一本厚厚的书,一本常读常新的书,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撷取书中养分,在实践中再创新,再感悟,再反思。

过程确认

教研组长(签字 吴美妙            教务处签字黄慧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