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2023-06-26 08:41:07)
标签:

主题教研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五小学          

项目名称

教学评致教学研讨

项目负责人

吴美妙

活动时间

530

活动地点

年(3)班

活动主题

杨氏之子

 讲 人

李勉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1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活动一:李勉老师上公开课《杨氏之子》。

 

上课前,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诗人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富翁,富翁站在了路中间,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愚蠢的人让路。”诗人说:“而我却恰恰相反。”

同学们,你们听懂这个故事了吗?

难怪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正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古文——《杨氏之子》。(板书)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表示“姓杨的人家”这个意思?没错,“杨氏”就是表示姓杨的人家。“杨氏之子”指的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这是古人的说法,你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吗?在杨氏之子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请大家放声朗读这篇小古文,争取把文章读正确。一次不够, 可以多读几次。

读正确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这几个字,会读吗?我们一起读:惠、诣、禽

意思都明白吗?会读古文的孩子一定记得读注释了。

注释中告诉我们,“惠”同聪慧的“慧”,就是“聪明”的意思。

“诣”在注释中也有解释,就是“拜访”。

“禽”字,课文中没有注释,但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我们不难猜出它的意思。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词语——“飞禽走兽”,这“禽”呀,就是指“鸟”。

你有其他办法猜出它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查字典,都是好办法。

 

生字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这篇文章能读正确了吗?跟着我一起读一读吧: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同学们,我读的和你读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再仔细听一次,看看哪里不同,想想为什么不同呢?

其实读文言文,如果你理解了它的意思,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停了。

 

咱们先来看第一句。这个句子,和咱们的现代文差别不大,很容易理解,我们一起来说:

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儿子,只有九岁,却非常聪明。

根据意思,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停顿,读起来更有古文的韵味。我们一起读原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要在平字后面停顿?没错,孔君平是个人的名字,他来做什么呢?

课文里已经告诉我们诣是拜访,孔君平拜访——杨氏子的父亲。结果父不在,乃就是(于是)……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出来了。咱们来看:

一天,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于是就叫杨氏子出来了。

 

杨氏子出来了,他做了什么?谁为谁摆设了水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

“孔”指的是孔君平。结合注释,你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借助这个填空,一起来说,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曰,此时君家果,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现在,你能读准这句的停顿了吗?自己试试,跟老师一起读。

 

我们来看最后一句,还记得你是怎么读的吗?听老师读,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何为家禽?

“家禽”指的是家里养的鸡鸭鹅……而孔雀是鸟,不是家禽。此为依据一。

而且,句中的夫子家,和前一句的“君家”也是对应的!

整句话的意思你会解释吗?

杨氏子听到了,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您家的鸟呀。”

 

现在,我们就着正确的停顿方式,一起来读一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加大难度,请你挑战!我读红色,你读黑色,蓝色部分一起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度再升级,准备好了吗?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最大难度,你敢挑战吗?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同学们,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了。我想,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们肯定也明白了。试着说一说吧。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这里的内容来说。

 

趁你们说意思的这个空隙,老师数了数这页文字,不算标点,有119个字呢,可是原文,才59个字。你看,古文多么精炼啊!而在这个故事中,最精妙的要数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习活动三,反复读,仔细品,你能从这两句对话中品出几处奥妙来?

 

需要来点提示吗?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水果呢?

因为杨氏子姓杨,杨梅也姓杨。哈哈,这么说来,孔君平和孔雀也是一家子了。都以姓氏逗趣,多妙呀!(板书)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神态和语气,该怎么朗读这句话呢?可以带点开玩笑的语气,打趣着读。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妙处吗?从对答的句式来看,你们觉得如何?——对应工整!妙!

 

为了再工整些,把未闻一词去掉,可以吗?去掉“未闻”,读一读,有什么发现?这个词不能去!加上“未闻”,语气委婉许多、更显礼貌。那把夫子换成君,同样的,夫子也更显礼貌。

 

找到四处了,还有吗?“应声答曰”这是怎样的回答——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一个九岁的孩子,能这样对答如流,反应之快,不得不说妙呀!怪不得课文第一句就称赞他——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板书)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天才——

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读这个故事吧!会背的同学,也可以背出来!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迁移:多么聪惠的孩子,多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来的是姓李的李君平,这对话该怎么改?这样说可以吗?

那要是来了个姓梅的梅君平,又该怎么改?

学完这一课,你一定也变得更聪明,更有学问了!喜欢这个故事吗,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这篇课文还给我们留下了4生字,相信一定难不倒你。拿出纸笔吧,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啦!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活动二:个别教师对这节课进行评课,给出修改建议。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语文组教学观摩二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单元要素,紧跟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设计环环相扣,环节清晰。教学评价简洁明了。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有所成,积极参与。

过程确认

教研组长(签字):吴美妙      教务处(签字):黄慧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