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主题教研一

(2023-06-20 09:06:38)
标签:

主题教研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项目名称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项目负责人

吴美妙

活动时间

3.14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聚焦新课标,开展教学评一致课堂

吴美妙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吴美妙老师发言:聚焦新课标,开展教学评一致课堂

 “新课标”的出台,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应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情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开展教学评一致课堂。

一、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深入学习新课标,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教育功能不仅要体现在知识传授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要注重语文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重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运用,又要注重文化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要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统一。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才能知道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二、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

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流程。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和学情,掌握了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写意图,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特点,从主题、课时安排、课后习题、阅读材料、注释等方面把握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

“教学评一致”课堂是在“教”与“学”的一致性基础上实现“评”的一致性。建议:一是要关注教材内容变化带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知识,形成技能;三是要关注重点知识和重点问题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态度积极。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过程,同时要做到“四个一致”。

一是目标与内容一致,要把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上;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致,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一致,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水平,也关注学生个人的进步与发展;四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一致,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

四、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问题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提升自身素养与专业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全新的理念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

六、学后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评一致”是一种理念、一种评价,是一种理念与方法的高度统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自我监控、自我矫正和自我改进,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趋向于“评”一致。“教学评一致”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从课堂实践中提出问题,然后回到课堂中解决问题;从课堂实践中提出问题,然后回到课堂中解决问题;从课堂实践中提出问题,然后回到课堂中解决问题……这样循环往复,使教师不断成长。

 语文组主题教研一


语文组主题教研一

 

 

全体语文老师就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反思

与建议

 

 

2022年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是一本厚厚的书,一本常读常新的书,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撷取书中养分,在实践中再创新,再感悟,再反思。

过程确认

教研组长(签字 吴美妙 教务处签字黄慧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