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主题教研活动三

标签:
主题教研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评价设计 |
项目负责人 |
董芳芳 |
|
活动时间 |
5.10 |
活动地点 |
实验室 |
|
活动主题 |
主题教研 |
主 讲 人 |
黄慧珍 |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全部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维度一: 体现在学习方式上——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 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 (二) 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 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化这四个标准。数也不能过多,以4-6 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三) 探究学习的深度 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维度二: 体现在价值追求上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 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 (三)“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维度三: (一)主动问答 “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自主讨论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自评互判 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
|||
过程确认 |
教研组长(签字):
董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