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集体备课二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二 |
项目负责人 |
黄鲜艳 |
|
活动时间 |
2022年11月9号 |
活动地点 |
实验室 |
|
活动主题 |
《制作我的小乐器》
|
主 |
王准 |
|
参加对象 |
全体综合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第一部分:由黄老师主持开场 第二部分:由王老师提出教学设计进行分享,提出困惑
内容摘要如下: 教材简析 《制作我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8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的各种属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探究了最有代表性的发声乐器——弦乐器发出声音高低的秘密。本课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本课旨在考察学生对声音属性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如何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实践操作。学生将利用更多材料,尝试让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音节,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创造力的考验,同时又能感受创造的过程和快乐。 学生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各种属性,特别是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种类的乐器,有些学生已经有了多年学习乐器的经历。乐器是将长短、粗细、薄厚等不同的物体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通过敲击、弹拨或吹奏等方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的,学生对于乐器的这一发声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如何调整物体的属性,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聚焦设计小乐器的活动4min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中弦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然后直接提出本课任务:根据你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 教师给学生介绍各种小乐器,为学生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给予一定的启发。教师在展示、介绍小乐器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小乐器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什么。 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设计小乐器。10min 各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 2. 制作小乐器。15min (1)根据设计图,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工制作,边制作边调试。 (2)制作完成后,用小乐器试着演奏音节或小乐曲,看看它能否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影响音高的有关因素。在本课,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这个动手活动可以全面检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声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6min 1.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小乐器,并进行演奏。 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小乐器的优点是什么,同时也可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师出示小乐器的评价要点: (1)想办法改变材料的属性,让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让不同属性的材料有序排列,方便演奏,并尽量调整让它们发出的声音接近音节的变化。 (3)能演奏简单的乐曲 第三部分:师师间进行交流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影响音高的有关因素。在本课,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这个动手活动可以全面检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声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
|||
过程确认 |
教研组长(签字):黄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