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五小
萧江五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16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2022-05-20 21:10:07)
分类: 校本研修研讨课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五小学          

项目名称

教学评致教学研讨

项目负责人

陈园园

活动时间

510

活动地点

年(1)班

活动主题

小壁虎借尾巴

 讲 人

林婷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活动一:林婷老师上公开课《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新“户字头”指导书写“爬、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第3-5 自然段的主要情节。

3.初步了解“鱼、牛、燕子”巴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出示图片,认读词语“壁虎、墙壁”。

1)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个小谜语: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专吃蚊蝇虫

2)出示:“壁虎”图片,读准字音。

:同学们,你们瞧,这就是小壁虎!(幻灯片出示小壁虎的图片。)

介绍壁虎:是爬行动物,旧称守宫,也叫蝎虎。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墙上爬行,有长长的尾巴。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

3)导语:同学们,你能猜出小壁虎最喜欢待在哪里吗?

 学生交流,出示“墙壁”一词,引导看图猜“墙”字读音。

教师解说:最早的时候,墙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壁组词: 壁画 、壁纸、壁虎。墙字组词:土墙、石墙、城墙、墙壁

2. 出示课题“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21小壁虎借尾巴,读课文题目。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随文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

()朗读课文要求:

这是一篇没有全文标注拼音的课文,请你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小铅笔圈出来。再结合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想办法认识它们,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复习猜读字音的方法。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可以看图猜一猜,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去猜,联系上下文去猜等方式方法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读课文吧。

(三) 交流猜字识字方法:

    预设1:蚊子是一种小虫子,所以“蚊”左边是个虫子旁,右边是个“文”。这是个形声字。我是借助形声字规律来猜读“蚊”字的。

预设2:我也是借助形声字规律来猜读“咬”的。咬东西要用嘴巴,所以“咬”是个口字旁,右边是个交。也能通过看插图认识咬。

预设3:我是根据相似的读音来猜的。“赶”里面有个“干”,和“赶”读音很像,而且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字。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看图导学第12自然段。

1.小壁虎本来有尾巴,可它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呢?

找同学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请同学们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所以它要去借尾巴)

造字本义:动词,用刀斧将物体砍成两段或更多部分“断” 是将物体截成两段。

3.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心里感到怎样呢?(难过)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指导学生朗读出小壁虎特别伤心难过的心情:“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注意语气、重音多难看、停顿)

学习3-5自然段,读好对话,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过渡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可是他向谁借呢?谁能用最快速度找到小壁虎都到哪向谁借尾巴了?出示“先……接着……最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预设:小壁虎先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接着来到大树下向老黄牛借尾巴,最后来到房檐下向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尾巴。(选词填空的课堂活动)

教学第3自然段。

1. 断了尾巴的小壁虎,课文是怎样写它来到小河边的?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重读“爬呀爬”,体会到小壁虎此时特别难过的心情。

2.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呢?(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指名演示理解“摇”。

3.小壁虎看到小鱼的尾巴摇来摇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鱼姐姐的尾巴多漂亮啊,我就向她借吧!我借到了小鱼姐姐的尾巴,就不难看啦!)

此刻小壁虎是多么急切地想借到尾巴啊!

4.自由读。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5.合作读对话。

(1)指导朗读“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注意停顿、重音及语气)

小壁虎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恳求的语气,可把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

小鱼的话要强调“拨水”一词,并用动作来理解。

指导学生读好:“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先通过朗读,体会小壁虎的心情变化。

(2)再让学生说说个句子的好处:“您”表现出小壁虎对小鱼的尊重;“行吗”和问号看出小壁虎的诚恳,称呼对方“小鱼姐姐”,随机进行渗透教育:寻求别人帮助时要有礼貌,做讲礼貌的孩子

(3)  交流:小鱼尾巴的作用。

那小鱼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没有)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要用尾巴拨水。演示理解“拨水”)

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所以只能很为难地对小壁虎说“不行啊”。谁来读小鱼的话?要尽量读出这种语气来。(请二至三名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点)

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

自学第4-5自然段。

(1)过渡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多么难过啊!但是它不灰心,继续爬呀爬,看见了哪些小伙伴。读4-5自然段,画出小壁虎和小伙伴的对话。

(2)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3)指名两组同学进行朗读。朗读提示: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可适当低沉些。

(4)读后交流,说说牛伯伯为什么拒绝小壁虎,了解牛尾巴的作用,随机做动作理解“甩”。联系上文,和小鱼“摇”尾巴这个动作进行比较。理解“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5)出示句式,说话:(   )要用尾巴来(   )。

4.小结:每个人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没办法借给小壁虎啊!所以,小伙伴说这些话的时候,不是不想借,而是实在不行,不方便啊。那你们能读好吗?我来读小壁虎的话,你们读小伙伴的话。

)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么样?(很难过)。什么叫“难过”?

2.小壁虎难过地爬回家,把它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小壁虎借尾巴的事,笑着说小壁虎是“傻孩子”。那什么叫“傻孩子”?妈妈为什么叫小壁虎“傻孩子”?

(一是小壁虎去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它们的尾巴都有用处,借不到;二是小壁虎能自己再长出尾巴,不用借)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3.听了妈妈的话,“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小壁虎为什么这么高兴啊?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一下小壁虎的话?要把高兴劲读出来。

4.指导朗读“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注意感情、停顿、重音)

5.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1. 危险时刻能舍弃身体的一部分保护自己2.断后过一段时间能再长出新尾巴,这就是:再生)(选词填空课堂活动)

引导观察 指导书写

1.识记“爬、房”字形。

爬:形声字,“爪”与“巴”合起来表示“动物身体趴在地面上,用爪子贴着地面移动身体”。房:形声字,学习新偏旁“户字头”。

2.  指导“爬、房”书写。

1)“爬”和“房”都是半包围的字。“爬”是先写“爪”,再写“巴”。“房”是“先外后内”,要先写左上的“户字头”,再写下面的“方”。

2)说一说、记一记这两个字的笔顺。

3)观察“房”和“爬”的结构特点。

“房”和“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内外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不分家。“爬”字中“爪”的捺要托住里面的部分。“房”字里面的“方”要探出头。

4)观察“房”和“爬”的笔画要领。

“爬”字的捺要写舒展,从左上格穿过横中线写到右下格;“巴”字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贴着竖中线写,钩到横中线上。“房”字的第六笔横要伸展出来,斜压横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小铅笔,摆好写字姿势,注意做到“写字三个一”,试着在书上写写这两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6) 结合书写,反馈修改。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爬:“爪”的一捺要写得舒展,“巴”字紧贴着捺。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活动二:个别教师对这节课进行评课,给出修改建议。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老师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借助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插图轴助教学手段,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情景表 演的方法,营造师生五动、生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语言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们时而为小壁虎没有尾巴而担心,时而又为小壁龙发现自己长出了尾巴而感到高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过程确认

教研组长(签字): 陈园园      教务处(签字):黄慧珍

 语文组“教学评”一致教学实践(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