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目,准以为我要讲烹饪技法。其实,我对饮食不大讲究,对烹饪更谈不上研究,只是不久前,到赣州小住了数日,实地品尝了颇有名气的赣州菜。我不胜辣味,因此,除了辣,我对赣州菜说不出第二种味道来。当然,还是有例外,那就是三杯鸡。它那原汁原味的鲜嫩鸡肉,齿唇间久而不散的淡淡酒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http://s15/middle/76c6ee07ga76654e7388e&690
三杯鸡用料经济,取于当地特产:一只三黄鸡、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及少许葱、姜佐料。烹制技法不难,操作也很简单:把鸡剁成块,与米酒、酱油、猪油一块用瓦钵焖制,在鸡肉快要焖烂时加上少许葱、姜佐料即可。关键是不能添加水,用文火慢慢焖。焖制完成后,鸡块色泽酱红,肉质鲜嫩可口,原汁原味,醇香诱人,可以说是典型的农家风味。
在动手写这篇博文前,我怕闹出笑话(说外行话),特地上网查阅了赣州菜的相关资料:赣菜味重偏辣,接近湘、川菜。而三杯鸡的味感很接近我们皖南老家的菜肴,如炒子鸡。这或许也是我偏爱的缘故之一吧。当然,我钟情于三杯鸡,更重要是它承载着一个世代传颂的民族英雄深受人民爱戴的故事: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赣州宁都兴兵勤王,在抗元转战中不幸被俘,忠贞不降。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氏,又在赣州担任过知州,任内颇有建树,兴兵时带出的多是赣州子弟兵,他的生死牵动着赣州百姓的心,特别是文天祥被俘后不做叛臣,宁死不降的英雄事迹传颂,深受赣州人民爱戴。一位老太婆闻讯文天祥惨遭杀害,便带着一只鸡,一壶酒,长途爬涉,来到文天祥的关押处进行拜祭。其时,文天祥并没死,老太婆在一位赣州籍的狱卒帮助下见到了文天祥,得知次日处斩,便将带去的鸡宰后切成块,放在瓦钵里,再倒上三杯酒,用小火煨制。鸡熟后,俩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文天祥心怀亡国之恨,吃了这最后的一顿饭。后来,这位狱卒回到老家,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赣州的老百姓均仿效之,使这道菜得以流传下来。聪明的厨师又将三杯酒改为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赣州宁都特产的三黄鸡做原料,汤汁醇香,味道更加鲜美,这便是今天名声显赫的三杯鸡了。
三杯鸡深深根植于赣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我查阅了有关菜谱,三杯鸡的用料和味感,如果单纯从饮食特点讲,与赣州其他名菜鲜辣的基本特点并不完全吻合。三杯鸡之所以成为赣州菜谱的主要菜种,与其共生共存的典故不无关系。2008年三杯鸡从20种赣系名菜中脱颖而出,入选北京奥运主菜单,也不能说没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汉青的人文因素。
三杯鸡肉质鲜美而不油腻,汤汁醇香而不厚重,符合当今人们追求自然,生态,原汁原味的饮食趋势。盛夏之夜,我们坐在赣州章江边的某家酒店,点上一钵三杯鸡,一边欣赏章江两岸的迷人夜景,一边吃着原汁原味的有着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菜,追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忠贞人格,或许让我们对传统饮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亦或许对人生人品有些新的感悟。
http://s14/middle/76c6ee07ga766634bbf4d&690
(网络图片,谢谢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