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美人捧出”的床啥样?牀舆肩舆步辇板舆篮舆

(2020-10-20 21:45:41)
标签:

画影图形以纪实

八抬屋式肩舆

肩舆呈歇山顶两面坡屋

固始堆战国墓出土肩舆

乘篮舆晷躬自扶持

分类: 史海钩沉

五代杜光庭 虬髯客”中先后出现了几次床,但意思都不一样。比如开篇不久出现的“床”: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如何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   原来杨素座床是几个美人抬出来,能移动的座位,而不是当作座椅的床榻.类似于“步辇图”中的辇。所以杜光庭才说杨素“颇僭于上”“有扶危持颠之心”。

     步辇啥样只能看当时留下的画了。有名的步辇图是阎立本逼真记录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通聘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杨素”踞床而见“大概就那样。        

        这种床早就有,汉成帝乘坐还被东晋顾恺之绘入《女士箴图》。可惜庚子年八国联军荼毒北京,画被英国人趁乱枪走,现藏大英博物馆。下为临摹: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嫳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见《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传》)

    画面可见:八个宫人抬辇,汉成帝坐辇中回首看步行的班婕妤,像似怪她不肯同乘,又像似听侧身站立班婕妤的慷慨陈词。辇中另一妇人显然是皇后,面朝一边与班婕妤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班婕妤的高风亮节。     

            此画面与”步辇图“相同:都是抬着,不同:汉成帝坐壮汉肩扛抬辇,撵带遮帐;唐太宗坐平板床式,宫女手抬辇,身后宫扇遮护;汉成帝所坐壮汉肩扛抬辇或曰肩舆。可见帝王辇形制不一样

                感谢敦煌莫高窟,为我们留下多种唐代以前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图,莫高窟第156窟宋国河内郡宋夫人出行图,就描绘了地方最高统治层,大家族出行的种种交通工具、其中肩舆也各式各样:四人抬、六人抬、八人抬。。。不同人数抬代表不同等级。    

                敦煌85窟壁画八抬屋式肩舆

    敦煌85窟壁画八抬屋式肩舆表现弥勒佛降世,其母梵摩波提乘肩舆回宫情景.肩舆棚帐呈歇山顶两面坡屋式。彼时无有摄像技术,画影图形以纪实。此画绝非似吴道子“地狱图”凭空想象,一定如阎立本“步辇图”般的真实记录,这就是历史。画虽鉴定为晚唐作品,但画工真实地记录了至少那个时代以前高层统治者的代步工具。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墓陪葬坑,出土三乘木质肩舆,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肩舆实物。(中原文物》 19811 郭建邦“试论固始侯古堆大墓陪葬坑出土的代步工具——肩舆”

      肩舆顾名思义就是 以肩举之而行 。随着社会发展,派生出很多种类,比如八掆舆”“平肩舆”“板舆”“篮舆。。。等。除篮舆上述图片都能看出端倪。     那么什么是篮舆

   牀舆即床板舆抬床板上卧坐之人。板舆即抬平板舆坐人。“篮舆”则像个竹篮,用竹木条编制带底的篮框,乘者坐于内,二人前后抬起穿过篮框耳索的木杠前行。

     “采菊东篱下 悠然望南山”的陶渊明有时出行就乘篮舆

  常往来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以行。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

                                                       见《莲社高贤传 ()阙名   中华书局1991年版

           陶渊明出行乘篮舆的事儿多家史册有载。比如:“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

       “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篮舆,亦足自反。」”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见《晋书.卷九十四.列传六十四.隐逸·陶潜传》

不仅陶渊明乘坐篮舆·孙晷的父亲亦然。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躬自扶持。

                                                           见 《晋书·孝友传·孙晷》

 《晋书》虽系唐人房玄龄等二十一人奉诏而作·但绝非空穴来风,皆有所本。而且说明这种交通工具早就有,唐初也常见,否则房玄龄们肯定有所解读。

                                                                           ----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