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笔下的床---板床--板凳

(2021-02-28 07:07:55)
标签:

“仙箓满床”对“阴符

高祖膺箓受图顺天行诛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分类: 史海钩沉

   与李白同时的杜甫,笔下单用"床"字也很多,都得结合语境解读。比如:
            马上谁家薄媚郎,
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浆。                              (见 少年行”)

            这里的床是临街货床边,货主的坐具--板床--板凳(板床值得专题讲,容俺稍后)而不是卧床,货床,更不是井床,胡床马扎儿。杜甫以现实主义史诗著称,这篇即是典型。那个蛮横无理的薄媚郎,显然有来头,所以下马就一屁股坐人家卖货主人的板床上,敢明目张胆的吃白食。  杜甫与李白一样,笔下的床真多,再如: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见杜甫“又示宗武”)  

          这是杜甫写给二儿子宗武的,含对孩子的款款殷情。大意:你已懂得斟酌按律写诗,也能主动坐书桌前读书了。你应该学作张衡“四愁诗”那类诗,该喝酒时可偶尔小酌,千万别羡慕谢玄玩物丧志歌咏香囊。你就要长得和我一般高了,似乎领悟了辞章奥妙,十五岁男儿当立志 ,这个年龄该饱读诗书。即便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有曾参、子夏、子游这样学得通达的,才算登堂入室。  

        诗中“ 摊书解满床”说的是读书的“书床”亦即书桌

    四愁诗”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作于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张衡目睹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虽有济世之志,却群小用谗,因而郁郁叹恨,作诗抒怀。其中名句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多为人颂。

            这里只说与床有关的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四愁诗”第四首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诗中哪儿有牀啊?

是的,您没说错,确实没有床,但有“青玉案”。

 “青玉案”即镶嵌玉石的短腿小几,唐人就叫食床,茶床 。有意思的是张衡称其为案,而非床,杜甫也引用为“青玉案”。这是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东汉人称呼家具习惯可见一斑。

张衡是罕见的天才。因其两千来年前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灵宪》《浑仪图注》在天文、机械、地震学领域的贡献卓越,联合国将月球一环形山命名“张衡环形山”,太阳系1802号小行星命名“张衡星”。他还著有数学专著《算罔论》;《二京赋》《归田赋》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列“汉赋四大家”。。。

杜甫叮嘱儿子学习作诗,就要向张衡那样有的放矢,忧国忧民。。。在此基础上再讲究格律,对仗,用典。。。 

         杜甫还写过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见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

        “床上书连屋”---这个书牀则是书架。书架上的书摞得顶屋顶,阶前的树高得能拂到云彩。这是夸人的诗,肯定得溢美之词,虽夸张,但能看出被夸的人爱书成癖,藏书之丰。下句说的这是书桌:

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
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
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
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
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
晚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

                          (见“云安严明府”)

        "风床展书卷"   ---风能翻开书页,显然是放在书桌上读的书,而不是书架上置放的书。书架摆放的书或是一卷压一卷,一摞一摞,或是竖立插放,不可能被书翻动,说的又是书桌。而结发为妻子,席不煖君床。”---“新婚别”里的床,显然说的是夫妻睡觉的床。“三吏“”三别”诸位熟悉,毋庸赘述。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