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光照不进室内,何来“晓卧半床月”?

(2020-11-02 07:11:34)
标签:

秋月满床明

晓卧半床月

青轩树转月满床

犹卧东轩月满床

北窗残月照屏风

分类: 史海钩沉

        《百家讲坛》有人说“静夜思"长期被误读,"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睡床,而是马扎 ...唐代的门是非常小的板门,不透光,窗也非常小,月亮是很难进入室内的。。。"

   看看唐代壁画,有助于理解彼时月光能否入户。那时没照相机,图画即画工观察到的现实生活,画工是按照他的知识储备解读社会的。              月光照不进室内,何来“晓卧半床月”?
               敦煌莫高窟第85窟-北壁-思益梵天问经变)

             唐代窗户是否透光,古诗文已有答案。 建筑常识是:构建皆遵循实用、坚固、美观原则。窗的功用是通风透光。如不通风透光,墙壁留洞安窗何用?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人们注重的是窗子的实用功能。墙面开窗是为了采光、通风,窥望室外,李白自己写的就很明白: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见“独漉篇“)

唐诗中月光不但入户,而且还“秋月满床明”“落月满屋梁”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见杜甫“梦李白”)

        杜甫与李白同时代,李白站错队被流放,杜甫为其担忧写了多首诗。“梦李白”中的"落月满屋梁",显然是写梦中惊醒后的情景,落月之光尚能“满屋梁”,朗月完全可以照射室内。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此诗韩愈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篇诗体山水游记。此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途中。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抒发了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许浑则写  残月照屏风 ”残月都能照亮屏风,满月就更能啦。 

兵书一箧老无功,故国郊扉在梦中。
藤蔓覆梨张谷暗。草花侵菊庾园空。
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楚水吴山何处是,北窗残月照屏风
                                (见“忆旧居”)月光照不进室内,何来“晓卧半床月”?
                                   (莫高窟第85窟-北壁-思益梵天问经变图右侧中的窗户)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后人拟之与杜甫齐名,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誉。他写的最有名的诗句出自: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元稹“  夜闲”也有句“秋月满床明”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孟郊(751年-814年)生活年代比李白稍晚。他的“独愁“写得更形像”晓卧半床月“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独愁“一作”独怨“又作”赠韩愈“

    李贺也有“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夜月照床不是空穴来风。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
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
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
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
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
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
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
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
长思剧寻环,乱忧抵覃葛。
 ---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有  “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公元803年—852年)读者耳熟能详是他的“阿房宫赋”。尤其那句“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说出了多少人心里明白,而又凝练不出的大实话?杜牧不但诗文皆嘉,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句“犹卧东轩月满床”。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歧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杜牧”秋夜与友人宿“)

           杜牧虽生活于晚唐,但与李白也是同时代,彼时月光若不能照射进室内,哪儿来的“犹卧东轩月满床”?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