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床前看月光”如何变成“床前明月光”?

(2020-10-05 10:33:52)
标签:

静夜思明清被篡改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成了词组

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难道还有床前“暗”月

分类: 史海钩沉

    唐诗入门者都知道,好多“唐诗”都有多种版本。   “静夜思”也不例外。 与流行的《唐诗三百首.静夜思》首句,三句“明月”叠现不一样,中华书局版是忠实原版的:              

            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最早现身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宋刊本《李太白文集》、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也均作“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元萧士斌《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木秉《唐诗品汇》亦然。 “敦煌遗书”手抄本未见李白“静夜思”,宋是紧挨着唐的朝代,宋乃至元整理编辑的“静夜思”因年代最接近李白原始稿,可信度理应高于后代。 

       静夜思”发生变化在明、清两代。

        万历年间赵光等编辑的《唐人万首绝句》首先把“静夜思”第三句篡改为“举头望明月: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康熙钦定《全唐诗》并没受《唐人万首绝句》影响,仍旧保持原汁原味。从而更加证明宋版“静夜思”中“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系李白原创。

         但是,对“静夜思”的篡改依然继续。王士禛(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和沈德潜《唐诗别裁》收录的“静夜思”首句却变了样,三句复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王士禛生于明末,没於康熙朝。居官四十余年,位列台阁。诗论标举神韵,诗作清新俊逸,朝野众口交誉,尊为诗坛泰斗。因其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名讳“禛”,遂被改称“王士正”;乾隆间,又以“正”音不合,诏改王士祯,竟通行数百年。

             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静夜思才变成了今日流行的版本。

        “床前看月光”与“ 床前明月光”,  看似一字之差,一“看”一“明”,但区别甚大。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看月光,即看见了床前的月光,显然是室内,而非室外。留心观察能发现,夜里月光是完全能够射入室内的。尤其是每月临近月圆的阴历十五和既望以至阴历十八,晴好之夜,真如古人描绘“月光如水地如霜”。“床前看月光”容易让人理解坐于床前看月光,但看到“举头望山月”就知道诗人不是站在床前也不是坐在床前,而是徘徊于室内,看见了床前的月光,才举头望月低头思乡。这显然是夜不能寐的思乡情景。

南方睡床,取暖设施少,秋冬无风天室外反而比室内暖和,无风夜有人习惯开窗睡觉。古代民居窗户多有整扇向内钩起以开窗的。此种窗户更利于月光直射,举头洞观。月光入户已有专门解读,此不赘述。

“床前看月光”“看”是动词;“ 床前明月光”“明”是形容词。“床前看月光”是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说的人在看月光。“床前明月光”是词组,说的只是月光---床前的朗朗月光。

不明白为啥要改成床前“明”月光?难道还有床前“暗”月光吗?唐诗最讲对仗工整,“床前明月光”---没有动词,如何与“疑是地上霜”对仗工整?明显不搭。

正是这床前的明月光,留给人了想象空间:在什么床前?室内还是室外?井床还是胡床? 还是小马扎?

李白原作整体四句纪实,是个自然的连贯动作思维。有人有景有情。四句,句句有动词,一句一个意思,句句相联,一句扣紧一句,渐入佳境,令人遐思无限。

修改后的“静夜思”虽华美秀丽,却文气十足,“床前明月光”破坏了原诗的结构。原是四句,句句可以独立。篡改后的首句“床前明月光”成了词组,而且四句二十字叠现两个“明月”,与后三句裂痕明显,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