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年初博客写过
乾隆选用干部不但看才学,书法,尤其注重长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召见己酉科胡长龄榜殿试两甲进士时,看一甲第三名江西萍乡上栗人刘凤诰不仅不俊朗,还一眼大一眼小,斜楞眼儿,十分不爽,就想出对子刁难赶他出去,盯着刘凤诰看了一阵子冷不丁说:
"独目难登龙虎榜"
让他接对。 刘凤诰对了个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哪曾想刘稍加思索 就朗声念出: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刘探花才思敏捷真有才。
俺向来对相面的看人长得不咋端正就说人心术不正嗤之以鼻,但刘凤诰斜楞眼儿,确实心术不正。
刘凤诰少年得志,
乾隆五十六年获(1791年)京察大考二等,破格授侍读学士。第二年以侍讲学士出任广西学政。嘉庆四年(1799年)丁父忧三年服满,回京任《乾隆实录》纂修官。次年外任湖北乡试主考官。1801年(嘉庆六年)任国子监祭酒,《乾隆实录》副总纂。出任山东学政,乡试主考官。
嘉庆七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九年因奏疏不实,被降级调用。嘉庆十年因擅删实录条款,被降一级。
嘉庆十二年《乾隆皇帝实录》告成,赏刘凤诰加太子少保衔。
同年八月以吏部侍郎外任江南乡试主考官,提督浙江学政。又因为纳脏罪臣作保而被降三级留任。
嘉庆十三年(808年)恩科考试,刘凤诰以吏部侍郎浙江督学主考。接受某盐商出身官员贿赂,考前为其儿子修改应试文稿,并预先拟定他儿子高中。
考生议论纷纭。没揭榜就在抚署粘贴文告,公开揭穿暗箱操作。还附对联:"监临打监军,小题大做;
文宗代文字,矮屋长枪"。
刘凤诰慌了手脚。求管卷库丁销毁罪证,应承给银万两。没想到库丁说贪财都是为妻子儿女,我一光棍儿,要那些钱何用?刘凤诰以为他嫌少。说出银十万两,只要他销毁罪证。库丁倒是明白人,说我都快退休了,犯不上以身试法!说出大天来也不干。结果按律刘凤诰和行贿者被发配黑龙江。
四年后嘉庆十八年刘凤诰获释回京。嘉庆二十三年上谕:刘凤诰编撰皇考实录有微劳,学问也可以,恩赏编修,来京供职。刘凤诰再次被起用为编修。
按理说年近花甲的刘凤诰,经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应该懂事儿了。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虽然被降到了六品小编修,依旧贼心不死。看准了嘉庆死后刚登基的道光皇帝,想赶走先帝老臣,启用自己人马的机会,又向皇帝打了小报告。对于这段历史,《清史稿》只有“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崩,枢臣撰遗诏,称高宗生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知其误,告振镛,振镛召对陈之,宣宗怒,谴罢枢臣。寻命振镛为军机大臣。”
(见《清史稿
列传150》)这么短短的五十多个字的记录。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突然暴亡,没找到遗诏,随行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对谁继承皇位态度暧昧。道光没有遗诏就继承了帝位。
惯例皇帝去世都要立即向天下公示遗诏。大行皇帝没留下遗诏,这遗诏就由继任皇帝指使军机大臣和内务府草拟,皇帝审阅后颁布全国。颁布后谁也没忒注意,更不可能发现有啥问题,但被不安分的刘凤诰挑了“字眼儿”。
刘凤诰说遗诏“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有毛病!
遗诏当然要以嘉庆的口气写,嘉庆说:“皇父乾隆帝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所以我死在这儿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乾隆儿子嘉庆本来就认为父亲生于承德避暑山庄。而且在乾隆八十六岁大寿,在避暑山庄过生日时,嘉庆还写诗恭贺“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还注释:“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搁咱老百姓年头多了,出生地记不清了也无所谓。但皇帝的诞生地岂能搞错?这是/政/治/问题。尤其风言风语还那么多,有碍皇家脸面。
乾隆晚年也闻到了他出生地不同的风声,所以乾隆四十七年,特意自作诗注强调“余实康熙辛卯年生于是宫也”。《新正雍和宫瞻礼》“岂期位政忽焉老,尚忆生初于是孩”也标注“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养育宫中。”刘凤诰为啥知道这么清楚?因为他编纂过《乾隆实录》。知道皇帝心思和其中的玄机。
刘凤诰为啥要挑“字眼儿”?因为当年他科场舞弊案 查办负责人就是时任户部侍郎的托津及刑部侍郎周兆基、光禄寺少卿卢荫溥。而这个遗照就是托津领班的军机处写的。
刘凤诰挑出了“字眼儿”,但自知今非昔比,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太子少保,被贬后的六品小官儿根本见不到皇上,但他知道该找谁。当年跟他同修《乾隆实录》的曹振镛现在虽然是体仁阁大学士,但在托津和戴均元的影子下,毫无实权。正苦于无出头之日。正可利用道光皇帝为改朝换代寻找突破口的良机,搬倒了托津和戴均元,曹振镛就可脱颖而出,主掌军机,刘凤诰也就有了靠山。刘凤诰的鬼心眼儿一点儿都不差。果然是"振镛召对陈之,宣宗怒,谴罢枢臣。寻命振镛为军机大臣".清朝历史上最会混的,也混的最长的军机大臣得势了。
安徽歙县人曹振镛,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先后在吏部工部户部干过,官场上有名的老滑头。主宰军机后,唯唯诺诺阿谀谄媚,明哲保身,不干正事儿,深刻地影响了道光朝的官僚作风。但他任主考时录取过林则徐功不可没。
刘凤诰也享受了十年清福. 七十岁-----道光十年(1830年)正月病逝扬州。
-----科举那点事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