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卷草卷对读官糊名锁院誊录制
(2019-09-20 08:03:21)
标签:
由是士争习浮华尚敏速殿试誊录始于1005年举人亲笔试卷称为真卷誊录卷称为草卷。对读官”负责校对 |
分类: 史海钩沉 |
科举作为制度也是逐渐完善的,从隋创以来几乎各代陆续都添加新举措。介绍几项宋初的贡献。
糊名制始于992年殿试.
“淳化三年三月戊戌,上御崇政殿试合格进士。先是,胡但……等皆以所试先成,擢上第,由是士争习浮华,尚敏速……。将作监丞蒲田陈靖上疏,请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纳之。”
省糊名制始于1008年. 1007年十二月,礼部侍郎周起“患贡举不公”奏请糊名法用于省试,真宗诏准。1008年真宗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十六年后省试才考卷糊名。
糊名制实行后,又发生了考生考卷书写标记、暗语的,考官籍此辨认以舞弊。于是逼出了誊录制。誊录制与糊名制都是自上而下先后推行的。
殿试誊录始于1005年。专置誊录院。
誊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不准改文或增减,校勘官必须认真校勘无误方标号弥封“送复考官再定等”。
锁院制即考官一经确定,立即锁于贡院,断绝与外界联系,避免露题及请托。
锁院制始于992年。992年正月六日,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知贡举。“既受诏,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得到太宗赞赏,“遂为定制”。 宋真宗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规定负责解试的考官,也与知贡举一律锁宿。1014年诏曰“自今差发、知举等,受敕讫,既令阁门祗候一人引送锁宿,无得与僚友交言,委者阁门弹奏。如所乘车马未至,即以厩马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