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科举也得出示准考证,准考证大名“浮票”那时尚无摄影也没照片,画像又没那么多高手,监考官如何验明正身?
首先考生必须持有官给“浮票”和“座位便览”,不出示这两样东西是进不得考场的。浮票上详细描述考生身高相貌体态,比如有无胡须、眼口鼻眉形状,有无胎痣疤痕。。。等。考生入场时监考官据浮票对照核实无误才放入。
浮票由考生当地学监填写,出了问题学监连坐。
入场后还有“视学”巡场核对复审,考生来自各地,浮票填写者水平参差不齐,监考官理解能力各异,不但枪手屡屡得手,还常出些笑话。
钱泳《履国丛话》载有个叫胡希吕的“朝廷视学”巡视南京考务核对“相貌图”时,把面“微须”的“微”字理解为“无”字,凡脸有几根胡须的考生都审定为“人、图不符”,一律赶出考场。
这可急坏了那些留小胡子的考生。十年苦读岂能为此断送前程?他们据理力争。胡希吕仍然固执己见,大声怒斥学生:“汝等读书断文,竟不知‘微’作‘无’解耶?”
考生某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儿啊!立即反驳“依大人您高见“孔子微服外出”,难不成是孔老夫子躶体外出?!“
乾隆爷数下江南微服私访”,难道是光屁股走访?!”胡老爷被驳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十分尴尬。只得让那些微须考生重新入场考试。
---感谢图片作者
-----科举那些事儿 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