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科目三场。先考“经义”(即“四书五经”),二考应用文,当官了你得会写官场文书。第三场考“时务策论“,就是拿个事例让你说事儿,比如蔡元培殿试时的考题《西藏的地理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考“经义”不像现在高考前要复习那么多书,只要吃透”四书五经“就行--考题就在这里出!范围相当小,所以对有些人很容易,而且答题无需长篇大论,规定一般不超过五百字。
关键是得用那些八股死格式精彩解读四书五经。
八股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精华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必须用排比对偶句。格式死板,多一个字也不行。
不得要领的都乱编凑字以对偶,表面整齐却废话连篇。这么考不仅考生头疼,出题的也发愁。”四书五经“就那么几本,各级考试都从那儿出题,出题的挖空心思
想难住考生, 开始是从”四书五经“单拿一句掐头去尾巴,只用中间几个字当考题,但年头多场次也多了,往年出过的题也不好再用。于是就创新出“截搭”!就是把“四书五经”不同篇章的句子拼凑一起出题,没有连贯逻辑,于是就产生了如下奇葩考题。
http://dingyue.nosdn.127.net/8H9OQY2uGHplWtzFOOVxjueYG=S2Al3E2i8h7J3hIGq8O1518248227150.jpg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见 清《制艺丛话》)
这考题前半句出自《大学》“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意思是君子该知道进退行止,难道还不如鸟吗?但后半句却出自八竿子打不着的《诗经》“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周文王和鸟有什么关系?如此
断章取句,混搭猜谜似的考题,连老师都不知何意,真能憋死考生。
咸丰年间还有更奇葩的截搭考题:
”君夫人阳货欲“
年轻考生一看”夫人“
”阳货”如何不欲?你要顺着这个路子答题,就掉沟里啦!
这也是截搭题。“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最后一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后半部分“阳货欲”三个字出自另外一篇《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意思是有个叫阳货的想拜见孔子,吃了闭门羹!
我---擦!这截两篇文章各仨字儿混搭成六个字考题,设计这么大个陷阱还“夫人--阳货欲”,令举子想入非非,不是存心害考生吗?
----这道考题就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曾祖父俞樾老先生出的。
俞樾著作等身,可比俞平伯名气大多了。章太炎、吴昌硕等众多精英均出其门下,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人之一。
他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时还不到30岁,少年得志,任过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深受咸丰皇帝赏识。可就因为在河南学政任上出的这奇葩考题,难为学生而丢了官。
咸丰七年(1857)七月,御史曹泽举报前一年俞樾出的考题荒谬,河南巡抚英桂奉旨查办属实,令咸丰大为光火,下旨永不叙用。
当年俞樾出了三道题:一是“君夫人阳货欲”;第二题“王速出令反”;第三题“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哪题都够考生喝一壶的啦。
-----
科举那些事儿 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