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送上一首俺唱的歌儿,愿朋友们都踏上幸福路。
收听方法:点击“
网页链接”
四字 即可! 千万不要点击那后边跟着的​---那是牛皮廯!不是俺发的!
不知什么人粘的
俺删除好几次 都无效果(傻瓜乐力于2月8日20:17)
@傻瓜乐力
全民K歌#8539964928《双脚踏上幸福路》O网页链接
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辛卯年,适逢江南乡试。九月发榜,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大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尤其句容县吴泌、山阳县程光奎皆文理不通却榜上有名。勒令吴泌和程光奎重考,吴泌竟连四书五经都读不通,程光奎写“赵钱孙李”就有三个错字,歪歪扭扭,如蚯蚓爬行。

江南贡院藏考场缴获 考生内衣抄满了课文
江苏人才济济,有名的会考试。历来考试成绩最佳的苏州,这次却只中举十几人(后查实其中五人还是买的),反倒多个扬州盐商子弟榜上有名,舆论大哗,苏州学子愤怒至极,千余生员聚集玄妙观,抬财神入府学抗议,贡院大门被贴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讽刺考官左必蕃和赵晋。
接到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密奏康熙大怒,下令追查。
审查牵扯众多高官,主考左必蕃、江苏巡抚张伯行奏报:两江总督噶礼干扰追查,拘禁了丁尔戬等欲诬告问罪,,,事儿越闹越大。
康熙派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噶礼、张伯行及安徽巡抚梁世勋赴扬州详审。会审期间张伯行弹劾噶礼“贿卖举人,包庇罪犯”;噶礼弹劾张伯行“挟嫌诬陷”。。。康熙将二人解任,令张鹏翮会同漕运总督赫寿审理。张鹏翮袒护噶礼。康熙另派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再审,并请吏部议复,结果却均不利于张伯行。
康熙认为张伯行为官清廉,操守天下第一,令九卿、詹事、科道据实再议。结果“二人皆封疆大吏,互相参讦,殊玷大臣之职,噶礼革职,张伯行革职留任”。
经一年多审讯,查实副主考赵晋与同考官王曰俞、方名受贿。赵、王、方被处斩立决;吴泌、程光奎等处绞监候;主考左必蕃失察革职。
(下图为清廷预防考官舞弊的办法
其实形同虚设)
科举史上涉案金额最大、审理最复杂的辛卯科场案
具体参与舞弊脏款数目始终没有明确,仅吴泌一人,就考前预付李奇三千两银子买通关节,5000两银子请权相代考,录取后又通过李奇付给轩三3000两银子,录取后送赵晋,噶礼各300两黄金,,,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此案一波三折,官场丑恶尽显无余,仅列一审如下:
一审在扬州钦差行辕,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奉旨陪审。
吴泌是请俞式承包揽打通了各个关节。前任安徽巡抚叶九思、现任安徽藩司马逸姿也卷入此案。
副主考官赵晋当堂供认受贿黄金三百两,阅卷官王曰俞、方名也供认徇私舞弊,将在卷中做了暗记的程光奎、徐宗轩、吴泌等点了举人。三个考官当堂被革去功名,收监看管。
不料程光奎、吴泌招供行贿数额是“小人各自出了黄金十五锭,每锭二十两。“张伯行问“主考官赵晋只收到十五锭金,另外十五锭哪里去了?”吴泌答:“是小人托前任巡抚家人李奇代送的。”李奇到案招供:“还有十五锭,赵主考让我交给了泾县知县陈天立,听说是留给总督大人噶礼。。。”全场愕然。噶礼拂袖而去。
李奇与陈天立对质,陈天立供认确实接到十五锭黄金,但问”交谁了?“他却吞吞吐吐,,,候审时突然监中自缢身死。。。案子实在审不下去了,
康熙只得调阅全部案卷亲阅后判定:舞弊者一律处决,噶礼即革职听参。。。
据《清史稿》 ” 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通关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
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切责鹏翮等掩饰,更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覆按,仍如前议。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 ----“见《清史稿·
列传五十二》:
据《清史稿》
巡抚张伯行有廉声,至则又与噶礼忤。五十年,伯行疏言本科江南乡试取士不协舆论,正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亦检举同考官知县王曰俞、方名所荐士有不通文字者。上命尚书张鹏翮如扬州会噶礼及伯行察审。鹏翮至,会谳,既得副考官编修赵晋及曰俞、名诸交通状,伯行欲穷其狱。噶礼盛怒,刑证人,遂罢谳。伯行乃劾噶礼,谓舆论盛传总督与监临提调交通鬻举人;及事发,又传总督索银五十万,许不竟其事:请敕解任就谳。噶礼亦劾伯行,谓:“方会谳时,臣正鞫囚,伯行谓臣言不当,臣恐争论失体,缄口结舌。伯行遂阴谋诬陷,以鬻举人得银五十万污臣,臣不能与俱生。”
疏入,上并命解任,令鹏翮会漕运总督赫寿察奏。狱具,晋、曰俞、名及所取士交通得贿,当科场舞弊律论罪;噶礼劾伯行不能清理案牍事实,馀皆督抚会衔题咨旧事,苞为伯行逮送刑部,南山集刻板在江宁,皆免议;伯行妄奏噶礼鬻举人,当夺职。上切责鹏翮、赫寿瞻徇,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覆谳,仍如鹏翮等议。上谕曰:“噶礼才有馀,治事敏练,而性喜生事,屡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手批不淮。此议是非颠倒!”下九卿、詹事、科道察奏,复谕曰:“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江南必受其朘削且半矣。即如陈鹏年稍有声誉,噶礼欲害之,摘虎丘诗有悖谬语,朕阅其诗,初无他意。又劾中军副将李麟骑射皆劣。麟比来迎驾,朕试以骑射,俱优。若令噶礼与较,定不能及。朕於是心疑噶礼矣。互劾之案,遣大臣往谳,为噶礼所制。尔等皆能体朕保全廉吏之心,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蒙升平之福矣。九卿等议噶礼与伯行同任封疆,互劾失大臣礼,皆夺职;上命留伯行任,噶礼如议夺职 ----见《清史稿·
列传六十五》
-----科举那些事儿
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