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说了“探花”隋唐时与科举名次无关,但科举制度却深远的影响了中国以致世界。就如有人惊呼:
当今手机微信网购网游把全民一举拿下,国人都在低头手机微信聊天儿网购朋友圈,古时科举制度也是把天下读书人“一网拿下”的中国伟大发明。自从隋朝开科取士,大多知识分子开始了只追求科考当官发财。难怪李世民看着鱼贯入场的举子窃喜“天下英才尽入吾瞉中矣”。

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卷
藏于金陵江南贡院博物馆
但“瞉”是入了,科举确实网罗了大多一生追求功名的读书人,但漏网或入不了“瞉”的,就难免心生怨恨,甚至铤而走险造反作乱。问题的症结其实古人早就看明白了,宋人王栐指出:
“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盖四海九州之广,而岁上第者仅一二十人,苟非才学超出伦辈,必自绝意于功名之涂,无复顾藉。”见(《钦定四库全书》卷五十一·史部七
杂史类《燕翼诒谋录》·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赵匡胤深知晚唐读书无果科举落第 ,如黄巢辈知识分子造反对社会的杀伤力,登基伊始即加大力度网罗读书人,搞出了个“特奏名制度”创造性地发扬光大了科举制度。
“开宝二年三月壬寅朔,诏礼部阅贡士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庚戍诏曰:“贡士司马浦等一百六人,困顿风尘,潦倒场屋,学固不讲,业亦难专,非有特恩,终成遐弃,宜各赐本科出身。”从此令考场屡败无望跻身进士的贡士,也有希望被“赐本科出身”,有了当官儿享受皇家优渥待遇的盼头。
---科举那些事儿 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