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不仅不禁娼妓,反而升级教坊为“教坊司”直属礼部,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儿增加财税。据《蓉城诗话》朱元璋令在南京城南聚宝门(今中华门)一带,沿内外秦淮河建“轻烟”、“淡粉”等“花月春风十四楼”,名为酒楼实是“官办妓院”。
妄图以此吸引富商娱乐消费,增加财税收入。因一时南京妓女不足,还征召外地有经验的职业妓女速来金陵上岗。

朱元璋初衷效仿管仲成熟的敛财经验,一打一个准儿。可惜他只学到了皮毛,没学到管仲理政的真谛。他没想到明初的商人敬业得很,不但会挣钱而且根本舍不得花大把银子逛妓院。有空儿光顾青楼的反倒都是他养的官儿,“百官争嫖”不但乐此不疲,还变着法儿的公款消费。洪武爷不但没挣着商人的钱,还赔了自家本,荒废了好多官府正事儿。

朱元璋也不傻,发现苗头不对
立马下令关闭秦淮河岸的官办青楼,“凡文武官吏宿娼者,杖六十。挟妓饮酒,亦坐此律。”不但不许官员嫖妓还强调“官吏子孙宿妓女者罪亦如之。”(《大明律》)
官办妓院裁撤后,因自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集全国乡试、会试于南京 ,唐宋修建在秦淮河岸的江南贡院到明代渐渐兴旺起来。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虽迁都北京,但江南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科考依旧留在南京。原有考场越显狭小。明成祖便下令扩建"江南贡院"。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一边是南方地区会试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教坊名妓聚集之地旧院、珠市。
围绕贡院附近秦淮河岸,集聚越来越多的应试举子和往来商贾,精明的商人嗅到了商机。嫖妓贴钱,开妓院却挣钱。于是靠近贡院的秦淮河岸
凋敝的青楼在商人的经营下逐渐兴旺起来。皇帝开妓院赔钱,商人开妓院却赚钱,不但挣了大钱 ,久而久之还渐渐催生了“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说的是明末清初风靡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个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此说最早见于明朝遗老余澹心《板桥杂记》。
余澹心与"秦淮八艳"是同时代人,久居金陵,是秦淮河青楼的常客,其言应不谬。清末叶衍兰刻《秦淮八艳图咏》、现存于董小宛与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绘园中的"金陵八艳"说明,也与《板桥杂记》所列相同。
南京文化墙“秦淮流韵” 雕塑25位历史人物中
妓女就占了八位,可见这些妓女“秦淮八艳“在南京人眼中的文化分量
。
(秦淮流韵2005年完工,长80米高两米多,青铜浮雕了 范蠡、秦始皇、孙权、周处、谢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李白、刘禹锡、辛弃疾、唐寅、朱棣、柳敬亭、石涛、李渔、吴敬梓、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顾横波、卞玉京、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等25位影响过南京的名人)
一只绣花鞋 之三十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