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老方”大哥说
“记得在哪儿看过一副记录清廷“阅冰 ”盛况的画。”
他说的对。故宫确实藏有这幅画,名就叫
“冰禧图”---不过文革后很少展示。
清兵入关前 除马兵 步兵
炮兵之外,还有一能在冰上滑行打仗的特种部队叫"冰鞋营"。
冰鞋营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屡建奇功,
据说还营救过危困中的努尔哈赤. 但满清入关后.
战场南移,英雄无用武之地,
原来按照典制举行的军事训练冰上会操"大阅兵鞋"失去实战意义
就逐步蜕化成了例行体育表演.
"大阅冰鞋"自顺治元年(1644)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从无间断.地点在什刹海前海,
颐和园昆明湖 , 圆明园福海等地. 日期是每年"三九严寒第六日“
参加检阅的除"技勇冰鞋营" (
也叫"外扇冰鞋"就是过去野战部队. )还有一只纯粹表演竞技的娱乐滑冰队,(叫"内扇冰鞋" )
类似现在的花样滑冰表演队。检阅地点除上述三地
有时也在北海或中南海.
清廷有专管"大阅冰鞋"的机构叫"冰鞋处"。总指挥叫"冰鞋教习".受阅满编制1600人.统一着装
腿套护膝, 短皮马甲. 脚蹬冰鞋.
扎束简洁
训练有素 技巧娴熟.
演练科目首先是速滑比赛.
距离御幄(检阅台 皇帝冰床)约二里处列队,一声号炮,"冰鞋"健儿快如闪电,迅疾如飞,争先恐后瞬即到达御前.
按先后顺序排定胜负行赏.
随后是花样滑冰"冰上芭蕾"。 表演 令人眼花缭乱,名目繁多 有" 大蝎子"
"哪吒闹海" "金鸡独立"
"猿猴献寿"
"童子拜观音" "凤凰展翅""紫燕凌波""蜻蜓点水"...等. 
还有精彩的冰上杂技,有击鼓耍刀的;倒立溜冰的;有滑冰“行进手举以竿,杆头立幼童”的;有滑冰弄幡的, 滑冰飞叉的, 滑冰叠罗汉的,
双人冰舞的; 还有溜冰行进射箭的-----冰面上扎三座彩门,彩门正中悬挂彩球,
表演者迅疾滑冰在行进中张弓搭箭或直射或滑过回首射
或倒地仰射,
叁箭连中者,得大彩. 压轴是冰球赛
.
每年“冰禧”皇帝帅百官,奉生母太后
或在什刹海 九龙演武厅,或北海五龙亭前,或南海瀛台附近
检阅观赏冰嬉. 有时皇上太后也乘坐龙饰冰床亲临冰面.
冰床类似扣棚的轿爬犁,爬犁底部镶着凸向冰面的两道铁条,
龙饰冰床宽敞明亮.顶覆黄缎为幄,内衬锦毡.铺地毯,中设貂皮龙座.以八名冰上健儿或推或挽.
故宫珍藏极少示人的“冰嬉图”是一幅绢本绘画,具有重要史料和艺术价值。插图就是截断的“冰嬉图”
冰嬉图中描绘的地点应该是金鳌玉蝀桥----即北海桥南的冰面,画面是“转龙射球”项目。表演者 姿态各异
妙趣横生 让凛冽的寒冬充满生机。乾隆皇帝多次命画家将冰嬉场面绘成画卷收藏。“冰禧图”应是场景写实。
------- 感谢图片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