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博客“秋后熏獾子”
有朋友说不过瘾,再白话几句大伙祛暑.
那獾子背回来,压根儿就没剔出几斤"红肉",大多是白不刺啦的肥膘.去了化油的
也留了几块剁剥剁剥包了獾子肉馅饺子.
那顿獾子肉馅饺子吃的寡淡无味儿--撑个半死味儿同嚼蜡,满嘴流油就是不香.不说皮儿是棒子面儿兑点儿荞麦面的,估摸那肉根本就不是包饺子的料儿,自己成家过日子后俺还一度琢磨,那时二嫂就是不放些葱啊姜啊香菇啥的,也该多放青菜少搁肉----好东西吃糟尽啦,
其实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那年头乡下要是有这些佐料,知青还急吼吼的返城啊!?那时急功不见油星儿,好容易见着点儿肉,就可劲儿的造,
"吃一个肉丸儿的饺子" 那就是咱百姓梦寐以求的天堂.哪能怪二嫂子厨艺不精?
那顿獾子肉馅饺子吃的哥几个各个痶肚 , 撑得走不动道儿,就仰巴脚躺大炕上听二哥他们侃熏獾子那些事儿.
熏獾子真是技术活儿.一般人干不来,充满刺激凶险.
"那回银匠沟二愣子忙活一宿,天亮扒开洞一照亮,啥也没有---没熏出来.就怪三德子傍着洞口说话了,---惊了獾子宁死也不出来
.憋死在洞里头啦.
骂骂咧咧就想钻进去掏.
大伙都劝他认倒霉得啦,麻溜回家还能赶上生产队出工挣个十分儿八分儿的.“
” 二愣子舍不得走.跟帮偷着学艺小半年儿,
自个又忙活大半夜,头一遭能白忙活吗?说啥也不干,又搧乎小褂放了一会儿烟,让三德子弄几条绳子拢一块堆儿接成一长条,一头绑自个脚脖子上,另头让三德子拉着
说听他动静就 往外擸. 还念了几句"弥勒佛"
, 交代清楚的
就挓挲着手钻进洞 够獾子.“
”开始绳子还跟着往洞里去,放着放着绳子不够长了,
"刺溜"自个全拽进去了,外边三德子他们赶紧喊,里边没回音,咋喊也没回音!嗓子都喊哑了 ,知道事儿不好,急三火四回屯子吆喝人.折腾了一天
,总算劝啜着小铁子胆儿大,骨架苗条,好说歹说 打头里钻进去,后边挨着他三叔,接着老李他二爷 ...一个薅着一个脚丫子,
就跟猴子捞月儿似的, 半晌才薅着腿拽出来了-----脸憋得阙青煞白,
早硬啦!"
二哥说他从来不钻洞.扒开一看 洞口没有,自认倒霉 技不如人
拍屁股走人. 但也遇到几回玍古事儿.
“生小凤那年秋,白马山后腰那回就挺经讲究.”
"老秋都穿夹袄啦. 忙活一大阵子,熏得差不多了
,封死洞口刚要走人,就听有动静.憋住气儿细听
---有人咳嗽.再细听可不是嘛!老爷子咳嗽声儿!一声接一声的,就像冬天"叨喉"的气管炎
,---老慢支, 痰就堵在嗓子眼儿 嘿喽气喘,一声比一声紧,咔不出来
--- 听着瘆人 ---- 这个难受啊. 有点发毛,四下撒目,荒山野岭哪有人啊?"
"再铆劲儿听 ,
听出来啦---洞里咳嗽呢!可吓坏了,熏着人啦?!
不能啊,那么窄憋的窟窿眼儿年轻人都钻不进去,老爷子更不可能了.八成熏着狐仙儿啦?!这一想可吓得不轻,赶紧扒开洞口撒腿就跑,跑出挺老远
,估摸快到水泉沟了,思摸招笑儿-----大仙应该比我有道行,要被我熏着了那算哪门子仙儿啊?!豁出去啦!拎个镰刀又折回山上.近前扒眼儿一看,几个大赖嘟(癞蛤蟆)正打洞里往外蹦跶呢
! 一边蹦跶还一边"咳嗽".就跟他妈的老程二叔咳嗽一个动静."
二叔说
有遭把我也吓一跳:下庙子三道沟里头,大砬子底下----扒开洞口盘着团长虫--那个麻疑人。。。二嫂吼了一嗓子“快别说啦
瘆人!” 打那以后俺再也没敢跟他们凑这个热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