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下海第一单生意是挣日本人的钱。

20多年前俺落难到了一个工厂。刚去还是客,有天正在野外看玩意儿想家发呆,老板让人找俺赶快回去--会客室有“要客”。
来了几个日本人。省外贸公司一个珠光宝气的小姐领来的。 那时外贸公司都很“洋棒”,根本看不起工厂。公然当着俺们俩,就在那跟那几个鬼子滴里嘟噜日语,商量如何便宜拿货,再加价百分之多少,回头转手卖给神户谁谁谁。。。他们肆无忌惮,根本想不到工厂居然有人能听懂他们的鬼话。指手画脚让照他们的样式修改产品,颐指气使,呵三斥四,
训的那老板脑门子直冒汗。
俺假装啥也不明白。说您能不能把那画报(彩色产品目录
--俺假装不懂,麻痹他们)留给工厂,“工厂召开技术攻关大会”“照着样儿好准确理解您的指导意见”那小姐轻蔑地扫了一眼俺这个穿工作服的小老头,随手就把样本甩桌子上了啦!
俺偷着乐,傻呵的陪他们吃了顿海鲜。送他们时还塞了几个苹果小姐包里。转身立马上楼翻样本,查找蛛丝马迹。居然真的找到了直接联系日本市场的线索!
那时还没电脑,程控电话也很金贵,办公室的电话钉个木头盒子锁着拨号盘,钥匙在老板裤带上挂着。俺决定先发个传真碰碰运气。老板疑惑地看着俺在他办公桌上捣鼓传真机,心疼地算计传真走国际长途电话得花多少钱。俺轻描淡写地劝他别心疼。开导他: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发了传真俺又去河边钓鱼散心,一连几天没动静。
那天开门就见传真机上挂着纸条子,撕下来一看果然是英语。老板精神啦,让俺快说都写的啥?----真是神户来的。说你们那有人能用日语沟通吗?你们有自营进出口权吗?俺拿起电话马上跟他套近乎。详细介绍了企业现状和产品优势。很快就达成协议,几番讨价还价,俺开出形式发票,不久日本就确认了订单。
这在当地是个新闻。工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直接挣美元! 银行小姐还跟司机打听俺哪儿来的?看着俺从银行拿来的标的金额五位数美金的信用证,老板激动地立马召开动员大会。几百号人在台下给俺鼓掌。
会后有人问 听说你会英语,日语啥时学的?俺说俺的日语是在火车头上自己学的。看这油渍麻花页面就能想到当年学的多苦。
教材满页油渍--火车头上除了煤就是油还有汗水。
去年回老宅收拾东西。除去送人,还当破烂卖了16箱子书---哪本都舍不得,都是伴随过俺点灯熬油的。但没办法送不出去。年轻人都喜欢钱,不待见书。俺的书也不好看
----都翻烂啦。
还有几十箱无论如何也得伴随俺一生-----就包括这套日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