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评课稿1
(2023-06-08 15:39:30)《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邵老师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并富有科学性。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的价格,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积累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整节课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都是结合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比如冰墩墩贴纸定价、一箱矿泉水定价、一张创口贴定价、一本书的定价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
这节课李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试读——指导读小数,再教学小数的意义,一环紧扣一环,清楚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李老师主要借助了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两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动手在正方形图形里画一画、说一说1角=1/10元,结合生活经验1角就是小数0.1元,所以1角=1/10元=0.1元,再让学生在正方形图中找到其他的小数,进一步在数轴上找以米做单位的小数,甚至让他们找大于1的小数,比如找1.3和找1.1的小数,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一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导”在关键之处。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李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李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整数的的读法来读小数的小数部分。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画一画,请在图中表示出0.1元,孩子们们会出现几种不同形式,李老师追问:为什么画法不一样都可以表示0.1元呢,让孩子明白小数的意义。孩子们说完人民币几角写成元做单位的小数时,李老师问:请孩子们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错的地方设计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让孩子们画一画,请在图中表示0.1元,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李老师巡视找一些典型的错例让孩子们说一说理由,让孩子们辨别对错,比如学生可能会写成5角=10/5元=0.5元说一说错的原因,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小数的读法、以元做单位的小数的含义、以米做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有点“赶”的感觉,孩子们没有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在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说,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