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收缴效率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024-01-23 10:18:09)总体而言,提高收缴效率十分必要。对于前面提到的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缴存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向记者指出,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是从制度的可操作性来看,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但缺乏具体的细则或相关要求不够清晰,地方政府在推进过程中并不积极,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索创新。二是从改革的优先顺序来看,在预算制度改革整体进程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非一开始就处于最优先的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最先聚焦的改革环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受到重视是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才逐渐突显出来。三是从地方政府本身的需求和动力来看,国资国企改革涉及面广,但总体上是发挥国资国企核心功能和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地方政府积极性更高,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改革,所以在执行力方面难免会弱很多。
“但总的来看,即使做到全面覆盖、应纳尽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也不会出现飞跃式的增长,不能期望过高。”文宗瑜说,如果要真正实现冲抵每年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还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要建立以国资流量支撑的国资财政对政府预算收入的补充。当前可计量计价的国有资产已达逾百万亿元,庞大国有资产在资本化进程中的收益,为预算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文宗瑜的这一观点在学界也存在不同看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能否成为替代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可持续财政收入来源曾引发激烈讨论。多数观点也认为,仅从规模对比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短期内无法取代土地财政。不过,国际上有成功案例,李小荣表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一些国家通过国有资本的有效经营来支持地方财政需求,在提高财政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期待国资流量视角下的土地财政转向国资财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前一篇:短期要扎实做好应纳尽纳
后一篇:上调收取比例引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