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围绕杭州出租车行业改革,舆论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省外及中央级媒体纷纷点赞,而本地媒体则保持谨慎乐观。
点赞,赞的是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勇气。谨慎乐观,则是因为本地媒体利益攸关,必须直面改革实际推进过程中将要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人们不仅关心改革的思路,更关心的是改革实施的决心和实施后带来的效果。
对于改革者来说,正确应对征求意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舆论十分重要。要在赞扬声中坚定信心,在质疑声中找准问题。
围绕出租车改革,在市场化方向上,杭州当前至少有三件事需要办好。
一,建立出租车行业退出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在市场化管理格局中,这种措施对于积弊重重的出租车行业来说,极其重要。几十年来,杭州出租车行业还没有一辆出租车被清理出市场,出租车行业各种坏毛病坏习气的存在与长期垄断、能进不能出的格局密切相关。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即使是在专车严厉冲击的当下,仍然有司机在挑客、拒载。
二,尽快建立市场化价格机制。“征求意见稿”中,尽管已写明“逐步实现出租车价格从政府定价向市场调节价过渡”,但并无确切的时间表。当然,对于出租车价格改革来说,艰难的不仅是路径设计,还有市民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实行市场调节价,意味着出租车很有可能会涨价(当然也可能会跌价,但是在整个服务业市场价格水平偏低的情况下,价格下行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消费者应清醒看待市场化的核心,市场化不是发福利,而是以满足多种选择权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市场化的利益调整可能会伤害一些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但是一定会带来高、中、端不同分层化的产品供给,带来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
三,出租车管理公司要真正发挥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在出租车行业,公司所能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如其他行业。由于生产工具和资料等主要掌握在司机手中,公司占有的资源相对比较少,要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在“互联网 ”时代,出租车公司的作用和角色完全可能被改写。借助网络实现管理精细化和集约化完全可能实现。拥有4000辆出租车的规模优势的出租车服务管理公司,在与互联网专车开展平台对接或融合过程中,将具有足够的话语权。通过主动拥抱互联网、克服“国企病”,出租车服务管理公司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运行规则,切实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提升服务质量,扭转“市民不满意、司机不满意”的双输局面。
办好这三件事是杭州出租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也是下一步实现网络专车合法化、促进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前提。专车撬动了出租车行业改革,也必将成为改革的一部分。以“互联网 ”为主要特征的专车已经在群众安全出行、便利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扎实推进的每一步都在夯实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只有实现传统出租车与网络专车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措施环环相扣,改革蹄疾步稳。大幕开启,没有人再能逆流而行。出租车司机、出租车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应该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