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劝学》第二课时
(2012-11-21 21:20:18)
标签:
高职语文教案教育劝学 |
分类: 中、高职语文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深入学习第一、二节,明确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提问荀子的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第一小节中的字词注解
3、学生背诵第一节
二、新授
1、翻译第一节
[明确]: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
[提问]: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明确]: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主要通过比喻来说理。
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改变自己提高自己。“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为加工或自然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论据──生活现象──比喻论证)
2、分析第二节
(1)齐读第二节
(2)疏通第二节文意
尝:曾经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跂:踮起脚跟
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而:表顺承;定语后置句。语序应为“而远者见”,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呼:呼喊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舆马者:借助车马的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作动,游泳
君子生非
物:外物,客观条件
(3)翻译第二节
[明确]: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提问]: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明确]:本节论述了学习的作用。
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弥补不足的道理。
首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指出“思不如学”;接着提出“登高”才能“博见”,说明学习的作用。然后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
(4)学生熟读课文
三、作业
1、背诵第二节
2、抄写第二节中的生词注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