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平凹母亲三周年祭礼见证陕西“孝”文化

(2011-07-04 09:33:23)
标签:

贾母

西安

祭礼

贾平凹

陕西历史博物馆

分类: 文化解读

贾平凹母亲三周年祭礼  见证陕西“孝”文化

●文/图 蔡昌林

     贾平凹母亲逝世三周年祭日前几天,朋友提醒我,虽然祭礼在丹凤老家举办,但贾老师已经提前几天回到老家和弟弟一起筹备,朋友叮嘱我到时前往,我知道,作为孝子的贾平凹,不仅在母亲生前接至西安侍奉尽责,就是在母亲的去世的三年里,一切也都按照入乡随俗的仪式,一次不少的为母亲守孝,早在20多天前,他就满怀深情的在放悲痛哭中完成了那篇《写给母亲》的祭文,一经发表,那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使得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为之落泪!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jpg

  平凹母亲生前我多次见过,也多次聊过天,她的慈祥善良使我感觉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尽管我这段特忙,但我知道,三周年祭礼,是中国民俗中对于逝去的先人最后一次正式而隆重的祭奠仪式,在农村尤为讲究,这个祭礼,我一定得去。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2.jpg 

  9月4日一早,我发动好车子,接上小左,由于他的驾龄比我长,就由他开车一道前往,上绕城,沿西沪高速2个小时就到了棣花,想想三年前贾母安葬时,还没有高速,老贾过去回一次家得5小时,而现在交通便捷了,老人却不在了,真不知平凹还能常回棣花吗?

  虽然村前河里的水小多了,但棣花依然那么美丽,丹凤县虽然有打造著名作家故里的打算,但规划却没有到位,小镇少了过去的古朴,水泥路和现代建筑改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但包括厕所这些设施依然让城里人无法入内,欣喜的是平凹家的房子保留如旧,还有两户邻居的门头依然保留着一些古镇的痕迹。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3.jpg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4.jpg

 

 

   那条通往平凹家的小巷子已被早晨燃放的鞭炮皮铺成红色,踩着这红地毯,就来到作家的故居,这是一户再不能普通的农家小院。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5.jpg
    门框上贴着平凹亲笔书写的白纸对联:三载归梦几回里,一日思亲年穷时。横批:恩情难述。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6.jpg

 

  院子里,搭起了彩棚,有当地的演出班子唱着戏曲,见到提前来到并于前晚为全村做了演唱的川剧变脸女传人李艳玲夫妇,还有贾平凹艺术馆馆长木南忙前忙后的狂拍着照片,院子里还有堆满着待客用的装着各种半成品如猪蹄、鸡鸭鱼肉的盆子。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7.jpg
那屋子的门框上的对联是:三年怀悲蓄思尊,八秩德积润身旌。横批:慈恩永在。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8.jpg

  进门迎面就是灵堂,鲜花、供果、香烛,贾母的照片上是一尊印刷的蓝底白玉佛像,旁边是平凹亲笔手书“慈恩远思”中堂,对联是,升腾于天追思远,归藏在地惠瑞近。老贾身着孝服,一边接待者远近来的客人,一边用手机回复着短信。上完香,我们到街上,见到到郭梅、浅浅夫妇等平凹家小,浅浅从车里取出孝服,小左帮其穿上。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9.jpg

 

  11点半,一行参加祭礼的队伍出发,最前面的是举着仙鹤、金斗、纸质和鲜花花圈祭品,提着炮仗、烧纸、香烛的亲友,接着是捧着贾母牌位的长孙(栽凹的儿子),和平凹、栽凹兄弟等着孝服的队伍,后边是敲锣打鼓吹喇叭的乐队,过了村口的桥,沿312国道走了不远,穿过马路上一个小坡,就来到贾母的墓前。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0.jpg

 

  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坟地,这块坡崖南边是一条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的铁路,北边脚下是国道公路,远处崇山峻岭,层层叠叠。封土周围是一片已经成熟的包谷地,墓碑左右有数棵松树,碑前的两个石灯和石供案是几天前平凹托人从西安购买拉回的。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1.jpg
朋友们将香烛供果摆好后,随着前后一阵雷鸣炮仗,一位长者宣布祭礼开始。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2.jpg
平凹和弟弟栽凹上前揭取蒙在墓碑上的红色铭旌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3.jpg
然后孝子们按序跪地焚烧纸钱。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4.jpg

  之后,在主祭人的指挥下,众孝子脱去孝服,由平凹开始,走近墓碑,转过身来,将孝服团成一块,从头顶倒掷抛过碑至墓上。其实,这个动作是众乡亲认为后辈们三年行孝已满,可以开始新的生活的标志。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6.jpg
平凹将一瓶好酒开启,先洒碑前,又沿墓一周倒尽。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7.jpg

  就在大家以为祭礼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平凹在一位六十岁左右妇女的嘱咐下,又从兜里颇为神秘的取出一个葫芦状的红色小瓶子,那位妇女用红段子接着,倒出一些白色的粉末,平凹再接着一点点绕墓一周洒在封土上。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8.jpg

 

  我问那妇人这是何物,答曰:金光明砂。原来这是专为贾母从西安高僧处求得,可保佑墓主不受鬼怪侵扰的圣物,我想起法门寺与何家村就出土写有金光明砂的银盒。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19.jpg
    大家要返回时,平凹说,你们都先走,谁也不要留,让我一人在这里待一会儿,众人拗不过他,便都撤了回去。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20.jpg
我和作家何丹萌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21.jpg
贾母牌位旁的对联换成了红色

  至贾家院内,看到屋前和牌位前的对联都换成了红色。屋前门上写着;先德归厚,慎终追远。横批:裕后。父母牌位贾母像周的对联是:配享万古,贤名长存。横批:云寄怀思。

  待客的席口设在隔壁的院子,一切都是按当地的习俗,大盘子大碗摆上厨师做好的一道道菜肴,犹如农家乐。但却丰富且量大得多。院子空间有限,劳客忙碌的招呼远处的客人先入席,我与小左、韩鲁华教授、以及史雷鸣等一桌,尽管大家吃了许多,但满满一桌菜肴,还是剩下大半。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22.jpg
    出院子,看到外面涌满了等待入席的村人,原来丹凤的乡俗和关中一样,一家过事,全村吃席。

http://img.allnet.cn/images/201009/23.jpg
贾平凹小说《高兴》人物原型刘高兴在祭礼现场

  返回时,朋友雷立厚介绍平凹的村侄刘占朝搭我的车来西安,一路上,他说着平凹为写作《古炉》,而邀村里几位伙伴到商洛招待所谝了几天的事,说着平凹小说中的几位人物原型的命运经历,还说道刘高兴也写了一本自称比平凹写得好的小说,找上门要平凹帮其发表,平凹说先让占朝看看是否可以的事,我正听得兴奋,车子已经到了曲江出口。

    (作者蔡昌林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陕西省周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陕西包协副会长兼设计委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多家高校客座教授;溶文物研究、古籍考证和美术创作为一体的文物题材彩墨画被多家媒体撰文报道,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编著出版有《现代设计艺术》《蔡昌林画集》《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等。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changlin

    (博主辑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