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2011-07-04 09:32:50)
标签:

贾平凹

纪念馆

文学

《秦腔》

分类: 文化解读

走进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入口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东立面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一楼展厅里,门口墙上列述了贾平凹获得的奖项。展厅被纵向划分为两部分,右边一侧的砂石地面上陈列着贾平凹家族用过的一些老桌椅、石磨等。左侧摆放着电视机,里面播放着由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策划并组织拍摄、由贾平凹配音的《秦腔后记》。再里边则是几堵文化墙,内容包括各地媒体对贾平凹多年来的报道,还有“贾平凹入城后的迁居路线图”,以及《秦腔》中的“棣花山水人”图片。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一楼展厅展品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在二楼展厅,厅西侧是几架大书架,陈列着贾平凹的书或是他喜欢读的书,书架上还放着一些老照片。在两列书架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泥塑作品,据说是小说《秦腔》中的人物。我没看过这部作品,不过泥塑的形态极具陕西特色风味。展厅左侧陈列的则是贾平凹的部分书法、绘画作品。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二楼展厅入口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二楼的部分展品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门厅处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从楼梯上看门厅的效果

 

贾平凹文学纪念馆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址位于西安市雁塔路中段与建设东路交汇处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校园大门北侧,是一座临街的瓦灰色二层独栋小楼。该馆的设计和建造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周边的建筑环境,西侧是绿树带,在绿树带和馆舍之间,是一条幽深而静谧的对话。东侧的草坪带南边开辟出一片砖铺的小广场,而北面则面向马路,又利用有限的空地,延伸出钢架角形造型。既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又与周边的环境进行着最大限度的融合。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主体造型不是规整的立体形状,而是用钢筋和大块钢化玻璃拼组的一座创意独特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这和附近的高层住宅楼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似乎在叙说着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在现代建筑高速发展中,仍未丢掉其历史文化传统,文学艺术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和历史转型中,在大众文化尤其是世俗文化的飞速膨胀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学艺术,顽强地存活着,在为自己争取着生存的空间。

    因此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艺术建筑。全馆共分为——乡村:贾平凹的农村生活与乡土叙事、城市:贾平凹的生存境遇与生命写作、世界:贾平凹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贾平凹文学作品经典版本展览、贾平凹书画作品展览、贾平凹个人收藏文物展览、贾平凹与建大共计七个展室。此外,还设有贾平凹文学创作生活纪录片放映室、贾平凹文学创作室、贾平凹文学研究室等三个重要活动场所,为广大读者观看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资料影像,参与文学创作,开展文学研究交流,提供了空间与环境。从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大门进去,一面顶天立地的黑色墙壁上喷绘着一幅作家的巨照,照片上的贾平凹用手遮住了左眼,以这一独特的造型和参观者对视着。巨照旁是用白漆书写的一份贾平凹简历,贾平凹列出了自己的籍贯、年龄等,并历数了和自己有关的几组数字,贾平凹感叹:世界是多么巨大呀,但小起来就是一些数字和那一把钥匙。

    右侧的墙上是《前言》,详述了贾平凹的经历和建立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构想。一楼展厅门口墙上列述了贾平凹获得的奖项,其中就有其代表作《秦腔》荣获首届世界中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展厅被纵向划分为两部分,右边一侧的砂石地面上陈列着贾平凹家族用过的一些老桌椅、石磨等,还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据说是大名鼎鼎的丑石的一部分。左侧摆放着电视,里面播放着由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策划并组织拍摄、由贾平凹配音的《<秦腔>后记》。几堵文化墙上,展示了贾平凹的故乡棣花山水人图片、贾平凹进西安城后的迁居路线,以及各种媒体采访与报道的图文等。二楼整个展厅内也基本是灰色基调。厅右侧是几架大书架,陈列着贾平凹的著作或是他喜欢读的图书,书架上还放着一些老照片。

    在两列书架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秦腔》中的人物泥塑作品。展厅左侧陈列的则是贾平凹的部分书法、绘画作品。在展厅出口处的墙上还悬挂着十幅巨幅照片,是党政要人、文化名人和各界名流莅临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光荣和影响。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是建筑艺术的成功外延和升华,是文学艺术的和谐载体和平台,堪称建筑艺术搭台与文学艺术唱戏的有益探索,不愧为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联姻的杰作。

     建筑艺术的成功外延和升华为作家、艺术家建造馆所,在中国乃至世界并不算什麼创举,但为健在的作家艺术家建馆却是罕见的,起码在当代中国则是破天荒的首例,尤其是在一所工科大学校内为当代的甚至有争议的作家建造文学艺术馆更具其开拓意义,同时也不乏风险。自2003年初贾平凹被聘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起,贾平凹就成为该校甚至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人物。众所周知,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学的贯穿性和标志性作家,也是一位最坦诚、最具叛逆性、最富有创新性的作家,又是一位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在艺术创造上,追求的是在存在之上,建构自己的意象世界,表现人间最为动人的趣味,以中国式的审美形式,传达出具有人类性的意义。同时,他还在承继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同时,融汇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质,并将书法、绘画艺术渗透于他的文学艺术建构之中。

     正是贾平凹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定性、特异性、复杂性、丰富性,为设计者和建造者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和困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领导和设计者们,不愧是建筑设计的内行和专家,他们充分认识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应该是传统和现代乃至后现代的有机结合,用建筑语言阐释文学艺术内涵,试图将建筑艺术与贾平凹文学艺术融为一体,从外部造型看,该馆是一座二层拐角楼,凸现的是现代乃至后现代建筑理念对于传统建筑理念的渗透和穿透力;在砖混主体的外围,附着以钢化玻璃建构,于规则中体现着不规则,这正与贾平凹的文学艺术追求有着意义上的同构性。而深灰色的基本色彩格调,又似乎在透视着贾平凹文学艺术生命的命运信息,也好像在叙述着贾平凹文学艺术创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多种生命情感因质的交织和碰撞。

     (图片转载自朗月孤舟的博客,文字辑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