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愿醒在这样一个绿色的清晨(终结篇)

(2013-03-02 21:46:14)
标签:

母亲

儿时

情感

分类: 善祈

    小猫慢慢长大,体型大了好多,是只半大猫了,而母亲也越发觉出它的好来。

    那时虽说家中没了责任田,但宅前宅后有些自留地,种些蔬菜供自家食用。宅后是条河,河旁是个竹林,少人问津,生态环境极好,蛇狸也常见。其他尚可,母亲是见不得蛇类等爬行动物的,不论大小,劈面撞上,会吓坏的。

    但活总要干,怎么办?母亲自有办法,取上铁锹等工具,唤上猫咪,一同出征!猫儿在菜地里窆窆嗦嗦来回走动几圈,早将些蛇虫惊跑了,高招!

 

    猫儿长大了,也会惹事了。

    不知怎地,一个晚上,它惹上一条大狗。江湖恩怨如何结下,已不可考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黑漆漆的室外,只正门洞开处有些光亮,只见一大一小两条黑影,嗖嗖从眼前掠过,快如闪电!

    待我喊了父母出来探看之时,两影已绕着屋前屋后不知转了几圈。我们着急,却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看着两影,一前一后来回狂奔不已!奔得太急,两个家伙都一声不吭!

    后来,终于一个也不见了,我们这才绕着屋子去找。

    好久,才在东侧茅厕后的梨树上发现了一团微弱的白。对,就是这棵梨树,年年夏天,为了吃它几个果儿,总被刺毛虫蛰个半死,却年年铤而走险。

    轻声细语唤了它半天,它却仍不敢下树,许久才随我们回了屋。心疼地抱在怀里,感觉它仍全身发颤,心脏狂跳,这一下受惊不小啊,小可怜。

 

    别以为它一直是小可怜,它也有欺负人的时候。

    年年春来,母亲总要抓几个鸡仔回来,公鸡养大了,可以吃,母鸡则养得久一些,供下蛋。

    这时,母亲就会对猫咪严防死守,但道道防线总被这只鬼精灵的家伙一一突破。惨案总是发生在夜间,无论母亲如何用篮扣、布包、石压,猫咪总会找出破绽,一举摧毁。每每鸡群骚动惨叫,父母出去察看,已水放下沟。然好歹处置及时,遭毒手的鸡不多,每年仍有较多存活了下来。

    但如此几次三番,扰得人夜不能安,母亲干脆将猫逐出屋。于是,左邻右舍的鸡仔便遭了秧。

    邻居们没对付这猫的经验,鸡仔们往往被灭门,却是杀而不尽吃,如同调戏。而凶犯却因此生得皮毛发亮,油光水滑,邻居们遂恨恨不已,这也为将来祸事埋下伏笔。

    猫咪对满地乱跑的鸡仍有兴趣,即使鸡仔长成了半大不小的样子。母亲最恨它的油滑,曾绘声绘色向我们描述猫咪的无赖样子:鸡群明明离它不远,可它偏偏装作没看到、没兴趣的样子,目不斜视若无其事从旁边经过,等到直线距离最后时,突然拐弯,朝鸡们扑过去……

    等到鸡们长成大鸡,猫再也不敢近前,因为公鸡们更厉害,敢直接啄它!恶人也有恶人磨呀!

 

    冬天了,别以为猫儿有长长的绒毛护体,它就不怕冷了。

    它刁着呢,专门找暖和的地方钻,如灶口。那也好啊,入了冬,我特爱烧火,坐在灶口暖和啊。猫儿就在一边陪着我,我空出手来就抱它,彼此温暖。

    但当我离了灶口,猫儿就呆劲发作。它待灶火熄了一段时间,炭火只剩余温,就是烤地瓜烤玉米也早取出来的时候,它钻了进去取暖,再出来时,白毛已变灰毛。

    它兀自不觉,如往常般依偎过来,这下,我可得跳着躲它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

    猫儿成年了。发情了。夜夜嚎叫。

    一直知规知矩天天在家用餐的,可以一连几天不见猫影。

    然后,理直气壮带着新婚妻子还家了,如大爷般。不,就是大爷!

    我暗乐,我的猫儿就是有爷们风范啊,帅着呢。

    母亲嘴上一直不待见它,另带了一个猫回来,却也不赶,只是将猫食增了些。

    母猫生产了,一窝小猫,全是我的!日看夜看看不够,一团团毛毛球,都看迷了。

    小猫仔慢慢睁眼了,能吃奶了,能走路了,能追尾巴玩了,能打架了,多么快乐的一家子!

 

    但有一天,我看到了不和谐的一幕:一只小猫爬在树上一米高的位置,不住喵喵惨叫,想要跳下来。而母猫在树底下,仰着头,从嗓子里逼出低沉的呜呜声,似在阻止小猫。

    我忙要上前解救小猫,身后的母亲却拉住了我。我急:“小猫害怕了呀!”母亲说:“那是猫妈妈在教小猫爬树呢,不会伤害小猫的,你看着就行了。”

    从此,我明白了,母亲就是慈爱与严厉的混合体,不独人如此,动物亦如此呢。

 

    母亲原是乡下代课老师,为了我与妹妹的户口问题,努力去考公办教师资格,一举成功,调到镇上。

    我与妹妹原本是镇上上学的,既然如此,举家出迁,乡下老宅就空了出来。公房养猫不便,猫咪便留了下来。母亲周末回去种菜收菜,顺便带些食物与它。

    都说狗忠心,猫无情。民间更是说,猫总是有奶便是娘,没人管了,自然是另投人家去了。

    然而我的猫咪一直留守老宅,母亲每次回去,它总是蹲在直面小路的窗台上,一听到母亲的自行车声音,便从窗台上直扑下来,在母亲裤脚边蹭啊蹭,母亲一边呵斥,“走开,走开”,心里却是两相欢喜。

    然后,猫咪熟门熟路随母亲下地干活去了。

    母亲甚是安慰,取了菜回来后,总是感慨地说:“这个猫不错,没白养它。”

 

    如此守宅,守着饥饿,守着孤独,整整一年有余。

    突然有一天,母亲气呼呼回来,带回一个噩耗,猫咪不见了。据打听,是被某邻居诱捕后吃了,可能是他家的鸡仔受害最多吧。

    我当时哭了没有,已记不清了。纵有善始,未得善终,终是憾憾。

    从此,再不养猫。

 

    是的,我愿醒在这样一个绿色的清晨。

    南窗开着,南风吹着。

    竹林那边传来和煦风声,绿纱窗映得满室幽光。

    啁啾鸟鸣中,传来父母在外面锄地的声音与间或低语。

    我躺在雕着“太阳红”的雕花床上,红色踏板上放着我的小小鞋子。

    纱帐低垂,我的猫儿,正趴在枕边,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吸水烟般快乐安祥。

 

 

    后记:不论走到何处,不管有无主人,看到猫,我总是嗫起双唇,一声轻啸。

    猫们也会循声寻找,那是友谊的声音,猫国基因里世世代代相传的通用语言。

    我懂得,猫儿们都懂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