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辽契丹国的制瓷业很是发达。路菁与关宝宗著《辽代陶瓷》有翔实的考察和论述。毋容置疑的辽三彩,超越唐三彩和宋三彩。今天,走进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正中赫然端坐的巨大的辽三彩罗汉像,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这是中国历代彩塑造像的光辉顶峰。这些三彩罗汉像,原是河北易县八佛洼供奉,本世纪初,被盗买国外。据裴元博先生考证,这些三彩罗汉塑像,是辽代时的析津府即辽南京的“龙泉务”窑烧制,地点在今北京西边门头沟。
对于辽代的官窑,裴元博先生收藏并考证认定,由日本学者提出并被中国人跟进的所谓耀州“东窑”青瓷,是真正的辽代官窑,根本不是什么“东窑“。对此,裴元博先生有多篇考证文章。在新浪博客中也可以查阅(peiyuanbo448_新浪博客)。裴元博先生的辽代官窑的发现,考证,辨析,认定,意义重大。这是辽代契丹王朝文明史,科技史的重大补证。随着探索研究的逐渐深入,裴元博先生对辽代官窑青瓷的发现考证,必将被学界接受认可并成为辽代陶瓷收藏研究的新学科,也必将惊醒收藏家,掀起辽代契丹王朝的官窑和精美瓷器的收藏热潮。希望,有识之士关注辽代瓷器。这是一个蕴藏巨大机会和效益的领域。
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丹•社会生活组画》译释考,十、瓷器烧造(音译“西近滁水”)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图说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实,辽代青瓷(越窑系青瓷;柴窑系青瓷;东窑系秘色釉青瓷;耀洲窑系青瓷),白瓷(邢窑系白瓷;定窑系白瓷;辽窑系白瓷),黑瓷,彩绘瓷等等,无论在当时和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引领着中国瓷器发展的潮流。那时宋代五大名瓷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可惜和令人愤慨的是这段时间的历史和它所孕育出绝世瓷品,竟被一群无任何辽契丹历史、经济史、制瓷史知识的,所谓新中国第一批文物专家直接忽视,或张冠李戴拱手送给了比契丹晚建国半个多世纪的汉人政权赵宋王朝。
如辽南京御窑厂“东窑”遗址,竟被误当成宋耀州窑贡辽瓷器集散地,把瓷片收收了事。使一代名瓷“辽秘色釉青瓷”的产地人为地成了千古之谜。再比如草原风韵浓郁的“辽造耀洲窑系青瓷”:“仿皮带执双狮流耀洲系青瓷倒流壶”,“双凤首流仿皮革执耀洲系青瓷执壶”竟成了“北宋耀州窑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北宋耀州窑的镇馆之宝。再有每年苏富比,嘉士德及国内外大小拍卖公司拍卖的邢定窑带“官”、“新官”、“尚衣局、“尚药局”款的白瓷器皿,哪一件不是辽造“邢定系白瓷”?真是设文化的鉴定家可怕,不懂历史的鉴定家更可怕。
辽代制瓷业狠发达,是出口西亚、中亚,朝鲜、曰本、东南亚的重要物资。国家鼓励,百姓乐意学习,从事这个行业。于是,普及瓷器烧造的连环画应运而生。它就是本文今天展示的这幅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契丹文题跋的“瓷器烧造图”(见图1-8、)。它用最直观的形象,最简朴的图画,把“瓷器烧造”的工艺过程简明扼要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初步知道了瓷器从土变身美瓷的经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制瓷业中。该画以画中下方一块巨石为界,将画面大体分为:备料(见图5、)、制坯(见图2、3、)、烧造(见图4、)三个空间大致相近的部分,分别展示每阶段各自的工艺次序。
备料阶段(见图5、):1、瓷石的开采;研磨淘洗;酵腐:练泥;叠泥。镀匣;修模2、釉料的开采;研磨淘洗;配比、调合、备用。制坯阶段(见图2、3、):1、做坯;印坯;旋坯;画坯。2、上釉:涂釉;蘸釉;吹釉。烧造阶段(见图4、):1、装匣,入窑、满窑,点火。2、开窑。画中三阶段工艺设备出于保密需要,都进行了变异处理。如轮车、窑炉,和现实实物区别很大。
这幅“瓷器烧造图”首尾共题写有31个契丹小字,其中“画名”4个字;“跋语”20个字;“纪年款”7个字。经汉译,译文为:“画名”,“瓷器烧造图”(音译“西近滁水”。)(见图1、2、3、);“跋语”,“旧、疾、并、未、除,久、服、必,胃、舒,布,阿,续,封、宜,较、之、利、家、族。”(见图6、7、);“纪年款”,“龙,年(壬辰年,统和十年,992年)六月一日”。年前多写个“十”字。一后“日”错写成“中”。(见图6、7、)。“跋语”的白话文意思为“(你,通信人)原得的病还没好利索,长期服用我给你的药胃一定舒服。布阿(人名)要求承续封号的事应该办,相比较来说更有利于家族发展。”
“跋语”和画无干。是年青皇帝和一要好官员的一通韵语通信,指示他如何办理承续封号的事。说明此时他母亲萧太后已给圣宗一些处理政务的权力,并让他在处理朝政中培养自己的力量。这是鉴赏这套组画可以从中意外获得的信息,堪称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