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辽代契丹王朝和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都是中华民族辉煌文明史的组成部分。
这一点,有些人,说好的是糊涂,说透了是卖国。
大量的实物不顾,千方百计地抹黑污蔑,偏偏让韩国的漏洞百出的谬论,甚嚣尘上,是简单的糊涂吗?裴元博先生的艰难研究历程和震撼人心的成果,中华民间学者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本草纲目》是民间李时珍写的,不是明朝太医院的御医们。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 [转载]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套组画共计二十幅,每幅都有据信是辽天辅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契丹文楷体亲笔题名款。时间都为统和,开泰年间。画每幅长约158-178厘米、宽67厘米,均为辽代特有的绢背托裱的纸质长卷(见图3、4、)。画风高绝,色彩艳丽,比例得当,画技细腻,人物栩栩如生,草原风情宛若眼前。可以肯定画作出于宫廷画院画师之手。画整齐地装在两个长68厘米、宽15厘米、高16厘米,绘有“二龙戏珠”和“二凤穿花”的香柏木盒中(见图1、2、)。
二十幅画基本是一个格式。画面从右向左。画右边起手是画题,然后是画的内容,接下来是尾跋,最末的结尾是年月日的落款。这种书画格式是辽代契丹画发明肇始,打破了唐以前的绘画模式,开启了绘画“题引,画,跋,画者及纪年款”的“书画同辉”新格式。这是辽代契丹文化以及后来接续的金元甚至满族等草原民族文化的创造和贡献,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成果。
画的原来顺序已被打乱。笔者把画大致分为:文化、百工、农事、运动、贸易、宴乐、出行七类。组画内容丰富多彩,细腻贴切,真实生动。既展示了辽代契丹王朝的史实,又揭秘了辽代朝野的民俗活动。弥补了辽史的缺失和遗漏。其中,栽种棉花和西瓜的绘画,完全颠覆了历代汉人认为辽宋时没有棉花和西瓜的的历史认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丹,人们尚未认识的契丹,等待我们去发掘,去探索。下面就从文化教育开始,开始我们的译释鉴赏之旅吧。
—、活字印书图(契丹语音译名“檀蒸控”)
笔者在2010年6月23日北京“契丹文明密码文化研讨会暨契丹文物精品展览会”,曾对科技界、史学界和国内外媒体公示自己对契丹九箱81盘,总字数12960个石活字的研究成果:辽契丹最迟在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年)就已经熟练掌握“活字印刷术”,并在民间大规模推广应用。比北宋沈括靠道听途说编造的“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整整早了四十余年。
十年后的今天,辽契丹国宫廷藏契丹人手绘《图说契丹·社会生活组画》的一幅辽圣宗亲笔题跋的《活字印书图(契丹语音译名“檀蒸控”)》,(见图5-9、)现身说法,再次证明了笔者十年前研究考证的正确。
活字印书图(契丹语音译名“檀蒸控”)内容是画的辽代契丹人雕刻,烧制泥活字,印刷书籍,装订成册的完整的工艺流程。画了12个契丹人在活字印刷全过程:从和泥、切块、雕字、检验、阴于、烧焙、拣字、排版、研墨、印刷、装订、打包,每个人承负的工序和责任(见图5-9、)。真实地再现了活字印刷术在契丹民间大规模使用的场景。
画家对12道工序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有简有繁,有张有弛,有波澜有层次,非常合谐。您看那研墨小女孩和山石瑞草的设计,抑扬顿挫,就仿佛大珠小珠落王盘,各声部在合奏一曲沁人心脾的交响诗。
十二道活字印刷工序的确立,意味着活字印刷术在契丹早已成熟,并形成了生产力。契丹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据《辽史》载,是神册六年(921年),用神册五年(920年)颁行的“国字”契丹大字石活字印刷出版的《国字字书》。如从该书印成计,契丹活字印刷术则比“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早了整整120年。40年也好,120年也罢。契丹人比毕昇早发明“活字印刷术”,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自豪感从辽天辅皇帝耶律隆绪为该画的契丹文题跋中也约略可见。其题跋译文如下:
该题跋连画名计共五行33字:画名3字,跋文21字,纪年款9字。其中纪年款是题废款。下面有专节论述。画名3字,跋文21字的汉译译文为:画名“檀蒸控”(契丹语音译),意译为“泥活字印书图”(简译“活字印书图”)(见图5、6、)。跋文为:“欲,宁,昌盛,必,辛勤,慰,幼。明,路,今,显,再,展,字威。欺,身,贵,明,赐,国,福。”(见图8、9、)白话文意:“要想(国家)稳定昌盛,就要努力教育后代。光明大路摆在面前,那就是发展文化传播,进行文字教育。使国家晋身文明社会,就一定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幸福。”
纪年款九字,“年”字前落写了于支,“年”字后多写了“四,一、三”三个数,“六月”的“月”又错写成“日”,结果成了废款(见图8、9、)。因为是在贵重的原作上题写,无法涂改。所以,只得保留废款,待日后重新装裱时再改正。笔者根据其它十九张画款推断,其“年”字前落写的于支,应为“丙午”(统和二十四年)。因为这一年,耶律隆绪为多幅画题写了跋语,忙中出错,情有可愿。如无误的活,该画的纪年款应为“丙午年(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六月十五日”。
该《活字印书图》以千年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一目了然的画图。不著一言,不赘一图,为世界提供一个无可置疑的契丹民族发明活字印刷术的铁证。纠正了沈括《梦溪笔谈》中“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揣测之言。据传闻,毕昇本身就是雕刻印版印刷的工匠,在宋仁宗庆历初年(1041—1048)到过辽南京析津府,看到并学习了辽朝南京地区的活字印刷术。回到北宋仿制试验,没有成功。第三年毕昇去世。试验夭折。毕昇的经历,恰好为无耻的北宋文人肆意贬低契丹文明提供了制造谎言的依据。结果,毕昇成了无端受害者,北宋文人借他欺骗世人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