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水秋山居
春水秋山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8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2019-07-17 22:28:04)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红山文化有早中晚期,至今没有人明确的划分。早期是什么时候?中期是什么时候?晚期是什么时候?其实,目前的考古资料和考古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准确清晰地划分。说实话,有的文章用了早中晚期这个概念。那也是大致的估计,粗略地分段罢了。这个阶段的划分,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人们从遗址形态,墓葬的方式,出土的器物演变,生活生产的活动遗迹,都在寻找和判断着。这都是有效的依据。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红山人物造型的变化来判断。红山文化早期,红山人都是赤身裸体,红山文化中期,红山人就有了围腰遮挡,红山文化晚期,红山人就开始穿衣戴帽。今天,展示的这个红山玉坐人,就是红山文化晚期的了。
   这样带着头巾或帽子的红山晚期的坐人像,见过不少。质地有陶质,玉质,也有石质。尺寸有大有小。但形象基本相似。在内蒙敖汉旗博物馆的进门大厅处,就摆着这样的一尊大个头的,红山陶制坐人。这些红山坐人,有着共同的特别之处,是那个口型,永远一样。永远都是张着,而且,张得一样椭圆椭圆的。人们,不仅要问,那是什么造型啊?
    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有人说是酋长,有人说是巫师,还有人说是红山人的萨满讲经师。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也都不对。
    那么,到底是谁呢?
    这是红山晚期的说唱艺人,说唱表演艺术家呀。
    看出来了吗?他们端坐那里,正倾情表演呢。
    在红山人的庆典上,祭祀中,休憩时,这些红山艺人,来上一段说唱表演。该是多么隆重热烈,受欢迎呀。
    今天,广袤的草原上流传的“呼麦”,蒙古歌手演唱时,口型都是一样的,而且,整个演唱过程,口型是不开合,不变化的。
    再联想东北的“二人转”,冬天,坐在热炕头,艺人说唱的样子,不也是这样的形象吗?
    我们还可以,翻翻历史,汉代的许多说唱陶俑,不也是这个造型吗?可能连带的头巾都差不多的。这就是人文历史的传承啊。
    怎么样?是红山说唱艺人吧?真正的五千年前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最最古老的啦。
    面对着红山说唱艺人,闭上眼睛,远古的天籁之音,隐约飘来,多么神圣,多么陶醉啊。
    这是,苍天的祝福,
    这是,祖先的护佑,
    这是,民族的激励,
    这是,中华的传承。
    让我们顶礼膜拜,虔诚祈祷:
    红山祖先,天地之神。
    壮我中华,佑我子孙。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五千年前的红山说唱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