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县释迦塔
数次到应县,也曾游塔院。
远看接天际,近聆动地栏。
庄严供舍利,虔诚藏经卷。
大辽契丹国,神秘岁月掩。
听说李肇琪和李肇伦和我还要去应县木塔看看。陈传江决定陪同前去。坐在陈总的房车里,望着道路两旁的黄土坡,大家又谈论起契丹王朝的逸事,也探讨契丹文字的玄秘。车好路好心情好。不知不觉就到了应县收费站了。
山西的大同是辽代契丹人的五京之一的西京。应县即是当年辽的西京辖地。应县今属朔州市。位于应县城西北的的佛宫寺内的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是辽契丹的重要建筑遗迹。公元1056年即辽兴宗的清宁二年建成。据说是为萧皇后所修。后来,金代,明代都有整修。木塔高67.31米,底层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木塔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约2600多吨。最独特神奇的是,此塔系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千年风雨侵蚀,地震摇晃,依然挺立,岿然雄踞,真是人间奇迹。木塔一直以来,游人可以登临。前些年为了保护,一般是禁止上去了。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当然,时间上,应县木塔是最古老了。
木塔独特而且灵异。
1966年10月19日,一位游客登塔游览。在三层佛昙坐下发现《释迦说法图》3幅及花式银盒,内有佛家七宝与佛牙舍利一枚。
1974年7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等省地县7位文物工作者,检查各层塑像时,意外地从四层主佛像内,发现了大批的辽代秘藏。专家们经过反复考查,认为1966年游人在三层佛座下捡到的花式舍利银盒与折叠的3幅《释迦说法图》,原来亦应是四层主佛像所藏。可能是十年文革中有人盗移。
1974年在检修加固中,在四层主佛像内发现一批卷轴文物和刻经,其中有绘画《神农采药图》。
1974年9月,破获追回了维修木匠王某盗窃的又一银盒,内装水晶沉香木等佛家七宝及一枚佛牙舍利。
1974年11月18日,在二层主佛像腹内取出佛经30卷及残卷两包。
1977年9月10日,在一层又清理出佛经30卷,经卷2包,手抄本14包。
这样,经过前后六次的发现和清理,木塔共得佛牙舍利两颗,佛经75卷,佛画4幅,佛教七珍68件,残卷15包,手抄本4包。这些,都是惊世的发现,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无价之宝。
在应县木塔中,发现的大量的辽代文献秘籍和辽代契丹藏等佛教经典,都是历史性的突破。填补了辽代契丹文化和契丹文明的空白。意义重大。
从阳泉到应县,一去是325公里,往返就是650公里。回来时,还绕道了太原。陈传江先生和儿子,还有柳立德助理热情陪同,甚是辛苦,我们十分感谢。陈传江先生一句话,我们久久难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