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文化与辽上京》是王玉亭先生的新作。一口气读了下来。感到受益匪浅。真是一本好书。作者在前言中说:“这是一本通俗读物,是一本关于辽文化和辽上京的通俗读物。”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此书不单是普及辽文化知识的通俗读物,其史料和文献价值也不容忽视。整本书贯穿着依史求实,探求真相的主线。文中叙述细腻,史料翔实,拨乱纠偏,启迪读者。神秘的大辽契丹民族和国家,解开了面纱。使辽契丹这一中国北方民族的219年辉煌历史,得以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帮助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在一千多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另一南北朝即大宋和大辽的历史演绎。这恰恰是长期以来,我们史学界的缺失和遗憾。这本书,对于辽史的探求研究是一个梳理和拾遗的作用。很多散落的记忆串起来了,很多朦胧的传说清晰了,一些契丹的民俗仪轨特别是一些文物文化的论述是有重要史料价值的。
对契丹民族的历史,对契丹民族的文明,对大辽立国219年的辉煌,长期以来都是忽视的。都是模糊的。实际上,辽比北宋还早了53年。其疆域之广阔,藩属国之多,国力之强盛,在当时是唯一的。连北宋都是向其连年进贡的。要知道,辽国当年是在现在的库页岛和所谓北方四岛上是驻扎2000多兵马的。日本总叨叨说北方四岛自古是他们的。查查历史,就明白了,自古是大辽耶律阿保机和萧太后的,是中国的。
对大辽契丹的忽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失误。不但我们一般的民众,就是重要文博部门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更是懵懂。2010年8月8日《寻宝走进赤峰》活动,国内顶级青铜专家就把本书封面的辽代烛台鉴定为“现代工艺品”,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现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在打开视频,点击《寻宝走进赤峰》仍可清楚的看到那段糊涂的表演。还有一位故宫的老专家,到北京古玩城为老板掌眼,竟然训斥店主:你一会辽,一会契丹,你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时候的?连辽和契丹是一回事都弄不清楚,多悲哀。对此,泉痴山人peiyuanbo-448的博客中有一篇博文《不懂不要装懂
装懂就要懵懂》写的就是这件事。可见我们的扫盲——扫文物之盲的任务是多么艰巨。王玉亭先生的这本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不认识王玉亭先生,但我读了他的书,受益匪浅,很有收获,增长了不少知识。应该感谢王玉亭先生,在辽金史的探索研究方面,功不可没。有些专家若早点看到这本书,可能头脑也会清醒多了。
但愿王玉亭先生和更多的人士,有更多的著作发表出版。推动辽金文化辽金历史的研究更深入的展开。我们都期待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