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微信问候流于形式
(2023-12-09 07:03:49)
标签:
生活记录 |
不要把微信问候流于形式
(2023年12月08日
农历十月廿六
星期五 微信号mxf7880)
这是一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是一个没有手机就感觉活不了的时代。从两岁多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特别喜欢看手机微信,发微信,翻看朋友圈。因此,“手机作业”已成为绝大多数人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说微信问候,每个早晨或多或少,都能收到好几条,甚至数十条之多,还能收到很多“段子”和短视频。从一开始发图片,到现在发一段文字,图片选的是最精美的,问候语也很能煽情,到了节日前,微信祝福就满天飞。
每天坚持“礼尚往来”微信祝福的,是不是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是感情非常深呢?这个就不好说了。有很多次我和朋友们坐在一起说话,朋友手机的微信铃声响了,他们不是点开去看,而是很不耐烦的说:“闲的没事,一天就知道发微信”、“烦不烦人,发这些干啥呢”、“说的友情深的不得了,你问他张口借几百块钱试试”等等,有的直接看都不看,就删了。
我也喜欢发微信,每天早晨,如果不是太忙,都会在朋友圈里早安打卡,前面写一段自己的心里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问安、激励和祝福。也有一些每日互动的微友,进行私发,互相问安,互相祝福。我发微信的特点,一是原创的多,转来转去的少。二是不提友情,我个人认为有没有友情,友情深不深,自己的心里清清楚楚,没有必要写到微信中。三是收到必回复,这是对朋友最起码的尊重。
微信问候也好,祝福也罢,都要说心里话,说一些鼓劲的话,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有正能量的。不能转来转去,更不能发一些低级庸俗的“段子”和短视频。
我有两位老首长,一个是王正龙,每天早晨在朋友圈连着发三条,条条都很新鲜,读后能够产生共鸣,让我边看边点头,句句都说的实话。一个是姜建军,他发的大都是赓续光荣传统的,讲的是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让我很受教育。
在我的微友中,还有一位住在深圳的“窈窕淑女”,她每天都给我发“早安语言播报”,是她自己制作的,不仅给我闻声如见人的感觉,而且内容是很真实、很励志的,听后能够增强信心。
有位“竹”的微友,有位甘肃的“自由空间”的微友,有位北京的“刘良”微友,有位四川的“石琳山”微友,他们发给我的微信,文笔简练,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又像一事一议的人生哲理教科书,让我看得很激动,越读越有甜美的味道。
我的微友中,有“三多”,即农民和村干部微友多,专家学者和作家微友多,各级领导微友多。一路走来,他们就是我最好的老师,教我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也给我传递一些重要信息,如各类讲座,让我坐在家中,就能及时听讲座,与高人见面交流。
前一篇:优秀传统文化是天台山之魂
后一篇:2023年最远的一次出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