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天台山之魂
(2023-12-07 21:57:57)
标签:
生活记录 |
优秀传统文化是天台山之魂
——记敢教荒原变美景的杨兴义先生之七
(2023年12月07日
农历十月廿五
星期四 微信号mxf7880)
中华文化连绵不断,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的传承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
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的总序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等十二个方面。
杨兴义是站在精神高地的一位老人,在打造天台山文化生态园,始终秉持生态为景,文化为魂,同步规划布局,两个方面一起抓,两个效果一起要。
天台山文化生态园的建设,杨兴义老先生的心中,有两块沉甸甸的石头,一块是将天台山悠久历史的千佛洞文化遗存,不仅要很好的保护下来,而且要得以充分的展示;另一块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天台山之魂,打造出一批精品,以此来熏陶每一个来此旅游者的心灵,在这里都能够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教育。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景观,杨兴义老先生都要亲身到场,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进行全面论证,严格审核把关。他说:修复的建筑,要和原来的建筑一模一样,不能搞成“四不像”的东西,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既要对历史负责,也要为后人负责。
在高台之上,建造起名颂千古的珍宝——砖雕版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和元代郭居敬编录的石雕版的《二十四孝图》,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展示在了人们面前。在彩绘长廊里,绘制出一幅幅《西游记》的画面。
在这里不仅还能够看到孔子讲学的精美彩绘,而且也能够看到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和《弟子规》。
杨新庄子村的四周,都是纯回族村庄,杨兴义老先生在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仅资助了很多回族困难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结交了不少的回族朋友,凡是找他帮忙的,他没有黑过一个人的面子。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族是两族,礼是一礼,回汉族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不论在啥时候,都要把回族兄弟高看一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景区建设用工上,都是来者不拒。他在景区核心位置,精心设计建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和“天台书院”。
在文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高达1.34亿元。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生,可以保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庄子·养生主》里面的一段话。其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弄得很疲惫;既然已经这样了,还要去进一步的追寻知识,就会弄得更加疲惫不堪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并非为了追求名利,做了世人所谓的坏事,也无心触犯刑法。只有顺着自然之道,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最终就能享尽寿命。杨兴义老先生,虽然年过八旬,不仅自己一再追寻知识,而且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舍得投资,竭尽全力的用心进行打造。
杨兴义老先生不追求个人名利,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做天台山之魂来打造,他的这种精神,真乃是人之楷模。
前一篇:坚持“四下基层”方能贴近民心
后一篇:不要把微信问候流于形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