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学习《论语》的
标签:
生活记录 |
(2023年10月30日

1974年9月,我在喊叫水中学读初中时,正赶上了那场众所周知的政治运动。那时候,每天晚上全校老师和各班班干部,都要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报纸上发表的社论,学校领导讲解《林彪与孔孟之道》,使我第一次知道了孔子、孟子和《论语》。孔子、孟子说的话,都是文言文,学校领导和老师不讲解,我根本就不懂。但是背会了不少孔子、孟子语录,就原原本本的用到写的批判文章中。
学校每周都出墙报,墙报就在全校最显眼的位置,墙报的主题最上面,用红纸写的一行大字,下面是用白纸写的文章,在中心位置,还有一张画,画的下面是墙报的期数。批判文章大都是老师写的,很少有我们同学们写的。
那时候,基本上没有啥课外读物,课余时间,就去看墙报。每期墙报都要看几遍,一个是看内容,认为写的好的,就抄写在本子上,写批判文章时用上。另一个是看老师们写的毛笔字,张印瑜、任希贤、马宗尧老师的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对我学写毛笔字起到了重要影响。
当兵以后,在连队的图书室里,也读过一些有关讲解《论语》方面的文章,虽然比较零碎,不系统,但作了不少学习笔记。现在回过头看,还是津津有味的。
比较系统学习《论语》原文,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在固海扬水工程同心县指挥部工作,白天到渠道建设工地检查督查,晚上闭门读书,一是读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业务书,二是读《论语》的原文,读一段,写一段的学习体会。系统的读完了《论语》,写下2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笔记。
再后来,主要是读学者们的专著,读过杨伯峻、李泽厚、钱穆、南怀瑾的书,也读过王阳明、顾炎武、王夫之等的书,与此同时,还翻阅过朱风云、樊登、鲍鹏山等的专著,案头上经常放着李愚编译《孔子论人生》的小册子,有时间就翻翻。虽然是一本定价1.8元很薄的书,不仅对我学习《论语》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学习做人,起到了重要影响。
学习《论语》最扎实的一段时间,还算是2017年、2018年这两年。当时我被抽调到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有位老领导也在学习《论语》,他每天发的朋友圈,基本上就是学习《论语》的,主要有三个部分:原文、译文和学习体会,我又跟着系统的学习了一遍。老领导的学习心得,写的不仅很容易懂,而且联系实际紧密,很接地气。每一篇,我都一字一句读两三遍。
从最初接触《论语》,到系统读,已经有差不多50年了,应该说对我学习做人,是最有影响的。说句心里话,如果不读《论语》,也许我的思想不是现在这样的,也许我人生之路也不是现在这样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