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悟人生(01)
标签:
生活记录 |
(2023年10月29日

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战国前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文集——《论语》问世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数千年来,《论语》被视为必读之书,因此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最广泛、最深的。
我最初接触《论语》,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读初中时,那时候不是学习,而是批判。从那时候过来的人,应该都是很清楚的。系统学习《论语》,到了参加工作以后,不仅原原本本、反反复复的读,而且也读了很多解读和研究《论语》的专著。
2017年至2018年,在一位老领导的影响下,再一次的对《论语》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学习。再后来,就侧重于读这方面的专著和相关文章。
到今天为止,虽然读的不深不透,但受益匪浅。早就想着把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能够比较系统的写出来,因为当时没有整块的时间,就一推再推。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一部著作,也是全中国各族人民都认可的一本“圣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的认同才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因此,从今天开始,我将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每天一篇,与我的朋友们分享。
在这里我也给朋友们特别说明,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高深的学问,我也不是专门研究《论语》的,只是一个读过《论语》的人罢了。
我将自己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的总标题确定为“学《论语》悟人生”,是因为人人都在探讨人生,人人都想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有价值。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生命不息,我们一直都走在探索人生的路上。
要向自己的人生有价值,首先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读书、从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个不读书,不参与社会实践的人,肯定是没有智慧的愚蠢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