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浮躁我不浮
(2023-10-11 09:20:04)
标签:
生活记录 |
(2023年10月09日
三姐马秀莲,1960年荣获全国民兵模范;
五弟马希丰,2015年荣获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
四弟马希伟,2023年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我们姐弟三人在不同的时代,分别荣获国字号的表彰奖励,是我父母的光荣,也是全家人最高兴的事儿。
我们都出生在一个名叫北沿口的小山村,我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没有读过书的农民。父母教我们做人,就是六个字:肯吃苦、肯吃亏。
我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劳动,用铁锹翻过地,锄过庄稼地里的草,拔过麦子,挖过引洪渠,也放过羊。冬天,还到山里用镢头打过柴。
小时候,我们与村子里的孩子要是打了架,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先要把我们收拾一顿,并严厉的警告我们:今后如果再和别人家的娃娃打架,就不要回家,就不要吃饭。
长大参加工作后,父母经常安顿我们:人都是病死的,没有一个人是苦死的,拿公家的工资,就要把公家的事干的好好的。对公家的钱财,眼不要红,手不要长,你们谁要是给我们的脸上抹了黑,谁就不要来见我们。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的思想根基,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浇筑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艰难生活给我们启迪,也让我们受到最深刻的教育,让我们深深懂得: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不是读几本书、每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就能完结的。追求积极上进,在我们一生中都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是最危险的。
作家残血在《趋光运动》一书的开头就说:“模仿是人类的天性,这个天性里头包含了如此巨大的功利,使得世世代代的人们乐此不疲,以至于遮蔽了人性中那个最为古老的源头。”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们所模仿的不是功利,而是英雄模范人物,把一张奖状看得比金钱贵重。
今天晚上,女儿一边给我做饭,一边和我交流读陈彦小说《星空与半棵树》的感想,她说爸爸就像书中的安北斗,在工作中从来都没有说过一个难子,也没有怕过苦。我笑笑说:爸爸比安北斗还差一大截子,爸爸只是做了应该要做的事情。
有时候,听到侄儿侄女们说:要是能调到一个清闲的单位,只是看看报,喝喝茶,该有多好。肯定会让我狠狠骂一顿,年轻轻的,为啥不想着好好去努力工作?为啥要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的家庭聚会上,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工作上受到表彰奖励的家庭成员披红戴花,同时也要分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我们曾组织全体家庭成员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大家一起走“红军小道”,让我们的后辈有一幅童年的精神图景,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