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江堰,留在我心中的美

(2023-10-10 07:05:02)
标签:

生活

记录

  都江堰,留在我心中的美

  (2023年10月08日     农历八月廿四   星期日  微信号mxf7880

  翻阅我记忆的底片,曾留下很多美好的时刻,都江堰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初秋,天高云淡,我终于来到了都江堰正门。“一定要去都江堰看看”,这是我在上初中时就有的愿望,但那时候,我从无走出同心县的这块土地,今生能不能去亲眼目睹都江堰,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1981年年底,我退伍返乡后,就投入到固海扬水工程东干渠的建设中,从一个施工员到施工组组长、质检组组长,从渠道开挖到建设一座座渡槽、渠涵,使我对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深入进去,渐渐懂得了设计、施工、质检和工程预算决算。在那时,我一定要去都江堰看看的愿望更加强烈。可是那时候,条件不允许,一方面觉得都江堰非常遥远,去那么远的地方,肯定要花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钱。另一方面请假很难,工期非常紧,指挥部领导每天都在渠道上督战,肯定不会给我请假的。

  20105月,组织上任命我为扬黄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后,我对参观都江堰提上了议程,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时间,专程去都江堰。

  都江堰是公元前256年,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的人民修建了都江堰。它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后经历朝历代的能人不断地完善,形成了三次分流,前后相互配合,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得以正常运行。其原理是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通过修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将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从而实现防洪、蓄水、引水灌溉等目的。

  缓步走在堰功道,对道两边建都江堰做出贡献人员的雕像,逐一进行观看,浮想联翩。排在第一位是李冰,到清朝的丁宝桢,共十二位。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其形似一条巨大的鱼,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在此处实现了岷江的第一次分流。

  在旺水季节,此处放上竹笼装石并用三木马扎固定,就成为拦水大坝,防止了岷江水的泛滥,对成都平原进行有效保护,减少了灾害。在枯水期,可以撤掉。

  飞沙堰,是唐代修建在“鱼嘴”下游的一个坝,控制内江水流量,巧妙地利用了水流的离心作用,使堤堰有了清理泥沙的能力,在这里实现了岷江的第二次分流。这里每年掏沙一次,在淘沙的地方,水中放有卧铁。

  宝瓶口,是建在飞沙堰下游的一个坝,用来调节内江水的水位。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保证了分出的内江水平稳过渡流入四川盆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

  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仍在造福于民。不到都江堰,就不完全认识都江堰这项壮美的人造奇迹,就不知道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匠心独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