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130)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130)
(2023年05月30日

第十六章
1.“十二五”35万大移民
同心县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共计搬迁安置移民18642户77255人。按照当时搬迁31326户133261人的移民规划,已经分别完成59.5% 、58.0%。
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还有12684户56006人需要移民搬迁。自治区在制定《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时,将“十一五”规划中尚未实施的韦州阎圈项目区和下马关节灌(二期)移民十村的2907户12652人 未纳入“十二五”移民规划。因此,“十二五”全县移民搬迁任务为8869户44659人,涉及7个乡镇4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其中:县内安置移民1589户8000人,县外安置移民7280户36659人(青铜峡市3277户16500人、利通区1787户9000人、红寺堡区2216户11159人)。
2010年,我已经50周岁,按照当时的政策,就应该退居二线了,可是时任县委书记王中硬是不让我退居二线,只能咬住牙接着往下干。
为什么说“咬住牙”接着往下干?因为移民工作很苦、很累,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无论怎么去努力,根本无法做到人人满意,家家满意,也很受气。
但是,“十二五”移民工作与“十一五”相比,要容易的多了。第一,生态移民工程已经上升到自治区和国家层面,在发改和财政有了“专户”,国家的补助资金由上面整合,然后“打包”,分项拨付到县,县上不再费力整合,与各个部门的协调少了,而且国家的补助标准增加,移民标准有了显著提高;第二,就全区而言,35万大移民是新到任的张毅书记提出来的,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工程,从上到下的领导重视程度高,是真正的头等大事;第三,从全县而言,移民搬迁安置的任务重,工程建设的任务轻了,总的建设任务1589套安置房,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一个移民大村;第四,不再是边干边摸索,而是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再说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由过去的“要我移民”转变到“我要移民”,群众工作好做的多了。第五,县外移民倍受群众的欢迎,不再是“鸡窝里搬迁到鸭窝里”,而是从山区直接搬迁到了川区。
有容易的方面,也有不容易的方面,并不是说就没有一点困难,没有新的矛盾。譬如:移民对象的审核,比“十一五”要严格的多,村上审核、乡镇审核后,移民办审核,再将移民花名册送到迁入地移民办审核,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报自治区移民局审核,还要到公安部门进行人像对比。一是手续繁琐,二是工作量特别大。也有极个别村干部从中捣鬼,把已经搬迁的移民,变更户主后,想再享受一次移民安置政策。再譬如:与迁入县(市、区)的协调对接,难度非常大,我们的移民已经做好了搬迁入住的准备,等着搬迁,可是迁入地的工程建设滞后,不是房子没有建好,就是水电路还不通,不具备入住的条件。我们的移民催着赶快搬迁入住,要出去打工,就是迟迟搬迁不了。还有:县外移民搬迁路途比较远,准备交通运输车辆,也有很多问题,人货要分离,既要准备移民乘坐的客车,还要准备拉运家具、拆迁房屋的木材、粮食等物资的货车,还有警车、救护车等保障车辆。既要事先与高速管理部门对接,又要做好参加移民搬迁运输车辆的检审验、驾驶员资格的审核等,要做到百分百的安全。
在移民搬迁中,不可预料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尽管作了非常周密的搬迁方案,突发事情时有发生,有晕车的,有突发疾病的,有生小孩的,还有车辆出现毛病的。可以这样说:每组织一次移民搬迁入住,我的身上就要掉一层皮,时时事事都放心不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