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39)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39)
(2023年03月25日
第五章
8—2
人生的道路不是前人修好的平展展的道路,它完全是一条自己探索、不断修正方向、一步步前进的道路。有一段走得很顺利,有一段走得很艰难。
当时我觉得,自己干啥都不成,走哪条路都走不通。读了潘晓的信后,认为潘晓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一次去平凉街上,看到很多的青年人,他们都留着长发,穿着又长又宽的“喇叭裤”,心里想:自己以后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在我的心目中,崔保义不仅是自己最要好的战友,而且是很有学问的人。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去找崔保义谈。那天是星期日,我们谈了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
我向他谈了自己基本的经历,谈了自己的很多想法,谈了对潘晓文章的看法。
崔保义说:人和人,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同一天同一时出生的,就是双胞胎,都不能画等号。你就是你,潘晓就是潘晓,你怎么能是潘晓呢!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生病,可是生病了就得正确的去面对,现在身体不是已经恢复好了吗。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现在不允许从战士直接提干,难道我都要立即回家,再不当兵了吗?
崔保义还对我讲:现在地方上都拿奖金来鼓励干事,有那么多战友积极报名参战,没有人宣布要给他们要发多少奖金,他们到底图了什么?
在那次长谈,崔保义还给我讲了很多的笑话,看似是笑话,实际上是用一个个笑话,让我幡然醒悟,不要迷茫,一定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电话班的袁世国,一个胖墩墩的小伙子,甘肃民勤县红沙梁人,和我同年入伍的兵。他说话,民勤口音很重,给人一种很憨厚实在的感觉。在训练中特别能吃苦,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了做好人好事上。在我们同年兵中,他是第一个入党的。我和他交谈的次数也比较多,他曾给我说:我们都是在最穷的地方长大的,啥苦没有吃过,有多少人想当兵,没有当上兵,我们当上了,就要当一个最优秀的兵。
我们连是渡江战役中的“长江英雄连”,炮五班是“英雄五班”,在瞄准镜被敌人打坏的情况下,瞄准手邹云德采用炮膛瞄准的方法,发射炮弹32发,命中32发。我当兵的时候,炮五班班长何勤俭,他是四川人,曾带着全班多次参加军事比武,次次都扛着锦旗回来。提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可在体检中查出肝炎,没有提成。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全身心的投入教育训练,没有听到他说一句牢骚话。
人都有想不开的时候,如果不能把想不开的事,一直放在自己的心里,不能说出来,不能与别人交流,那就是最危险的。通过与相好的战友那种掏心窝的一次次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真是一吐为快,把我撞醒来了,重新振作了起来。
1980年11月6日,我从炮一班调到连部任通信员,连长姚志忠宣布后,我感到很是惊讶。惊讶的是我们连有一半多以上的兵,都是来自于陕西的,他们来自临潼、大荔、合阳、蓝田、子洲、定边等地,连长姚志忠是临潼人,都说部队的老乡观念很重,选通信员,说啥也轮不到我,应该是陕西入伍的兵。可是连长已经在全连大会上郑重宣布了。
我一直对连长很敬重,最敬重他过硬的军事技术,现在又多了一分敬重,敬重他讲团结,顾大局的魅力人格。到连部工作后,和连长的接触更接近更直接,他对我的管理和教育是严格和关心并重的,尤其在我后面正确处理婚事中,真正是设身处地的为我着想,避免了更多矛盾的出现。
一个连队的兵,来自祖国的各地,团结搞的好不好,有没有战斗力,关键在连长。当时陕西入伍的兵那么多,连长姚志忠在用人上,都是非常公正公道的,六个炮班,只有两个班长是陕西人,指挥排三个班,只有侦查班长是陕西人,驾驶班长是江苏人,炊事班长是四川人。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连长姚志忠就是一面镜子。他从排长到连长,从连长又到营长,没有任过副职,从这一点,就能知道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当兵是很幸运的,在他的手下当兵,更是幸运的。
那次人生观大讨论,是没有安排和要求的,都是自发加入到讨论中的,比有安排有要求的讨论还要广泛、热烈。就我自己的认识来说,那是一次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也是社会的一次进步。从个人后来走过的人生之路看,应该是从“越走越窄”通向了越走越宽。在这里,我向曾经教育帮助过我的老首长、老战友致以军礼,也衷心的祝福老首长、老战友务必保重身体,身体好,晚年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