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一世的旱塬情(一)

(2023-02-03 14:08:25)
标签:

生活

记录

  一生一世的旱塬情(一)

  (2023年02月02日   星期四   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二   微信号mxf7880)

 一生一世的旱塬情(一) 

  旱塬,是我的日记、博文和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我所说的旱塬,特指我的出生地、我生活和工作了一辈子、将来长眠的地方——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的同心县。

  我之所以把自己的故乡称之为旱塬,是因为这块黄土地,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在没有修建引黄工程之前,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全部依赖于天上降水,祖祖辈辈都是饮用“天雨水”长大的。

  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蒸发量则高达2000多毫米,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一部厚重的《同心县志》,实际上就是一部厚重的“抗旱志”,抗旱救灾、抗旱水窖、抗旱水桶、抗旱车队、抗旱小分队、抗旱田、抗旱林带等名词,应该说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铺开中国地形图,同心县位于黄土高原贺兰山脉与六盘山脉之中间,九曲黄河,从同心县的北面饶过,黄河流域被誉为“塞上江南”,南面的地方,被称之为“六盘山阴湿地区”,同心县、红寺堡区、盐池县的全境和海原县、中宁县的部分地区,则称之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同心县则是中部干旱带地区的核心区。

  我从读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写日记,慢慢养成了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写在纸质日记本上没有做过统计,后来在电脑上写的,系统里面统计已经有8000多篇,400万余字。除了学生时代的日记和军旅日记外,最多的是 移民日记、扶贫日记、信访日记,有少部分日记,媒体的朋友曾发表在一些报刊上,选录在相关的专著中。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曾以“老马的移民日记”为题,在新闻联播栏目做过一期节目,连续播放了一周。有很多文友多次给我说:退休以后一定要把你的日记,好好整理一下,要出几本书,也是对你一生的一个交代。我确实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后来写的日记,都是晚上写,早上就发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谁想看就到网上去看。

  说到出书,还有一个小插曲。2014年下半年,相关部门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举报我出书,时任县委书记给我批了几十万元的公款。相关部门就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调查核实。当时找我谈话,让我如实的说明出书的相关情况和经过,我就问他们:我出了什么书,书名叫什么,在哪里出版的?他们一个都回答不出来。那时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天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半夜里回家,工作都干不完,哪里还有精力想着出书啊!

  我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一个写手,如果硬往作家里面拉,只能算一名草根作家,自己是真正草根,写的基本上都是与“草民”有关的内容,读我“作品”最多的也是“草民”。我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真实的记录了同心县引黄工程建设、生态移民、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退休之前,虽有退休之后整理日记的想法,但打开电脑,量太大了,就没有动手。近期躺在炕上,想的多一些,想着把自己经历过的主要事情,每天发一篇短文,进行回忆和记录。

  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到了没有脾气的年龄,但“一根筋”和“犟驴”的本性还是改不了,写着发出去了,有想看的了就去看,不想看的了,我也不强求。我的心里很淡然,从来就没有想着靠写作赚钱,也没有想着有多少粉丝来为自己捧场。

  这也算是一个开场白。

一生一世的旱塬情(一)

感谢封学敏博友美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