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标签:
生活记录 |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2022.09.02.

九月的塞上江南,处处是一股成熟的味道扑鼻而来;
九月的塞上江南,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进步的鲜花。
在当前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中,我们迎来了第39个民族团结进步月,一个最响亮的声音响彻宁夏山川大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我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出生的,60多年来,我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的基础,是走向繁荣发展最强大的力量。
我的启蒙老师许峰,他是一位汉族老师,来自河北省大名县。他扎根在北沿口那个小山村,精心育桃李,教育和培养出一届又一届学生。时至今日,村子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说他是北沿口村教育发展的“奠基石”,北沿口人重视教育的风气,就是从许峰老师到北沿口村任教开始的。
北沿口是一个纯回民村,沿着长沙河向上走3公里多,就是党家水,那是一个纯汉民村,两个村的人在互相来往中,就没有分过你我的话,就像串亲戚一样,你来我往,从来没有发生过疙疙瘩瘩。记得大哥当兵的那时候,每年的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党家水的群众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带着锦旗和物品,敲锣打鼓的来到我们家慰问,还演文艺节目。几十年来,两个村自一直友好往来着,民族团结进步结下累累硕果。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转学到喊叫水小学,接着又在喊叫水中学读初中。喊叫水是一个纯汉民村,我们班的同学大都是汉族,老师也大都是汉族,但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我经常在自己的博文中提到喊叫水,就是因为那是一段最难忘的愉快时光,回汉族同学都像亲兄弟亲姊妹一样,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着。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我们住校生基本上都吃不饱肚子,那些汉族同学每天书包里装来家中的胡萝卜,给我们吃。现在已经都毕业几十年了,大家总是没有忘记。近些年来,兴同学聚会,每次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一个抓住一个的手,显得是那么亲密,知心的话儿说不完。
再后来,我去参军了,连队里就我一个回族,从首长到战友们,把我看得比其它战友还重,没有说过一句伤害我的话,没有做出一件伤害我的事。每次连队会餐,炊事班的战友,他们先给我将菜炒好以后,才去炒大肉,对我非常尊重。在我生病的时候,连首长还让司务长专程到平凉给我买我最喜欢的好吃的。就是到今天,万能的朋友圈,又一次把战友们集结在一个群里。
同心县回族人口占90.51%,在单位里,同事之间从来不分民族,在小区里,回汉相邻,不说一句不团结的话,不做一件不团结的事,谁家娃娃考上大学了,谁家娶媳妇出嫁女,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不仅互相走动着,而且还帮忙做很多事情。在同心工作过的很多外地汉族干部、老师、大夫,过几年,就会带着自己的儿女回到同心“浪娘家”,回族朋友请他们到家里,用最好的吃头招待他们。
我去过同心县所有的村庄,在那些回汉杂居的村子里,就没有听到过一件回汉族之间闹矛盾的事情,听到最多的都是团结发展的故事。在汉族人口较多的下马关镇、韦州镇和张家塬乡,回汉族的团结更没有一点说的。在生态移民和脱贫攻坚时,我经常下去走访调查,有回族群众抚养汉族孤儿的,也有汉族群众照看回族老人的,他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们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是一个共同体,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尊重是彼此的,同心县回汉族干部群众的尊重,不仅体现在生活当中,而且也体现在发展进步之中。我曾在多个乡镇工作过,也曾任过乡镇的负责人、人大机关专委会的主任和移民办、扶贫办、扬黄办的主任,单位里的那些汉族同胞,都给予我工作的极大支持和帮助。过去在移民村建设中,我跑汉民村多一些,建村文化活动广场,最先是从汉民村开始的,有很多汉族干部他们提醒我:主任,您跑汉民村的次数多,今后也要多到回民移民村去。移民办成立之初,领导让我选拔借调干部,当时借调的7名干部,其中汉族就有4名,最后需要借调一名秘书,我物色好人员后,去给领导汇报,领导问我怎么又借调了一名汉族干部?我回答说:不管回族汉族,我们移民办人手少,我看重的是谁能干这个岗位的工作。

图片来自博友空间,感谢博友!

加载中…